美国:普查决定权钱分配
美国于1790年第一次进行
美国宪法规定,每隔10年对美国人口进行一次全面统计。统计的是“居民人口”,而不只是美国公民。2010年的人口普查,美国人口普查局印发了3.6亿份表格,雇佣100多万临时工,耗资140亿美元,均为历史之最。这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格只有10个问题,是历史上问题最少的表格之一。工作人员还将给1.34亿个家庭发送邮件或进行面洽,并专程对23.6万个军营、监狱、疗养院等“集体住宿地”的人口情况进行统计。尽管如此,据估计仍将有约4780万个家庭不能及时填表,工作人员将于今年5月至7月前往这些家庭,面对面地完成填表工作。在整个人口普查工作中,将使用包括盲文在内的59种语言。
人口普查对美国社会具有深远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人口普查的结果将决定各州在国会众议院的席位,以及每年4000亿美元的联邦资金如何分配。另外,人口普查收集的数据还将用在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城市规划、市场开发、疾病预防等诸多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英国:研究高效统计手段
英国从1801年开始实施人口普查至今,仅1941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过一次。
英国定于2011年3月27日正式启动下一次人口普查,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展开。这次人口普查由英国国家统计局负责实施,预计耗资4.82亿英镑(约合7.26亿美元),眼下已投入3亿英镑(4.5亿美元)。
然而,目前普查制度存在的缺陷却令英国政府大伤脑筋。据英国《独立报》于今年7月10日援引内阁办公厅国务大臣弗朗西斯・莫德的话报道,人口普查所获信息往往不够准确,难以反映真实状况。以2001年为例,大约150万户家庭没有填写政府发放的表格。此外,统计过程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发布时间最早会在次年年中。然而,先前纳入普查的不少人在统计结果公布时可能已经迁移或者辞世。按照莫德的说法,人口普查“尚未完成便已过时”。
为此,政府正着手研究更有效率的人口统计手段,例如利用信贷记录、邮政信息、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设立的数据库等;同时提高统计频率,例如每5年统计一次,以提高数据准确性。
印度:重在人口控制
今年4月1日,印度启动了第15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印度政府指派250万名普查员参与这次耗时6个月的人口普查,其中210万人携带覆盖全印度的65万张分区卫星地图,从事艰苦的上门实地调查工作。这次人口普查,除了年龄、性别、工作等基本项目外,当事人是否拥有电话和手机、电脑,是否上网,是否有银行账户等也属于调查内容。这是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人力物力最多和统计内容最详尽的一次人口普查。
在印度,每年增长的人口高达2200万,相当于整个澳大利亚的人口。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如果不控制人口,国家经济发展成就将会被不断增长的人口所抵消。截至目前,印度还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居民身份证号码系统。此次人口普查将在过去获得的数据基础上,增加脸部和指纹数据,并以此为每位公民发放专用身份证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