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乡村文化”播火者

2010-08-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勇 通讯员 张永光 我有话说
在北邻科尔沁沙漠的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简称阜蒙县),土地虽不肥沃,但群众艺术活动却百花齐放,活力四射的健身操、极具特色的大秧歌、热烈奔放的安代舞、粗犷淳朴的东蒙短调民歌等,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面对如潮的群艺百花,为此付出大量心血的阜蒙县文化馆馆长谷秀梅绽开了欣慰的笑容。

阜蒙县是个财政穷县,对事业的热爱,使谷秀梅在工作艰苦、待遇清贫的文化战线一干就是30多年。2004年5月,谷秀梅被任命为县文化馆馆长。6年来,她披星戴月跑基层,到农村辅导农民业余文化活动。

谷秀梅为百姓组建起一支“不走”的文艺演出队。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文化“常下乡”到文化“常在乡”,谷秀梅和她的团队探索出了一条普及农村群众文化之路。

谷秀梅说,送文化下乡,节目虽然精彩,但不可能天天送,我要让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天天丰富多彩。

经过努力,文化馆培养了大量农村基层文艺骨干,变农民被动地等待为主动地参与和创造自己的文化。全县普及大众舞蹈广场18个,每年群众参与达到20多万人次,健身秧歌已发展到35个乡镇,进入每个村屯。

谷秀梅刚上任馆长时,馆里条件简陋,资金紧张。2006年秋天,文化馆分配来一位大学生,听说这位大学生是钢琴专业毕业,谷秀梅一狠心,将自己家里花8000多元买给女儿的钢琴搬到了文化馆;需要电脑,谷秀梅搬电脑;需要清洗演出服,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家的洗衣机抬到了馆里。

谷秀梅心想,要吸引群众,就必须推广他们喜欢的文化活动方式。安代舞是蒙古族特色文化的代表,但如今却几近失传,谷秀梅苦心研究对舞蹈进行创新。她对曲调单一、动作简单的传统安代舞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曲调和动作上融入了令人愉悦的现代元素,把安代舞从历史的尘封中重新送到百姓身边。

阜新蒙古剧是在蒙古族短调民歌基础上产生的,是蒙古族歌、舞、扮、诗、骑、射的综合艺术,被认定为我国第9个少数民族剧种。2007年,为了进一步弘扬这一民族文化艺术,谷秀梅深入到尚存蒙古剧的各个乡镇广泛收集素材,组织馆员潜心创作了11个蒙古剧剧本。

为把蒙古剧《水草情深》打造成省级精品剧目,她不遗余力地四处跑资金选演员,请专家帮助修改剧本指导排练。终于,在辽宁省第5届群星奖戏剧曲艺调演中一鸣惊人,评委满票通过,荣获省群星奖金奖。

如今,阜蒙县每个民族乡镇都有小剧团和蒙古剧队,婚礼舞、查玛舞等蒙古族歌舞得以大力发展,胡尔沁说书得以持续保护,安代舞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保护项目,东蒙短调民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