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范氏世家自明嘉靖年间的范应龙到当代著名书画家、学者、诗人范曾,绵延十三代,四百多年间薪火相传、名家辈出,在社会活动、诗文创作、雅集结社等方面均有很大影响,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家族文化景观,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南通范氏世家诗文现存八千余首(篇),积淀了该家族特有的家风、诗风、文风,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内涵,据其编纂的《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为全国学术界和文化界所瞩目,并被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图书馆收藏。
成立于五年前的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和南通博物苑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以发掘和展示南通范氏世家诗文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内涵意蕴为己任,逐步发展成为南通范氏世家诗文保存、展示、研究的中心,在本地区和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此次获得文化部的表彰。
范曾在颁奖典礼上对范氏世家的文化精神传承历史作了简要回顾。他说,一个爱国学者必然要从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开始,而爱文化总是从喜欢中国诗文开始,优秀的诗文中蕴涵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范曾在发言中一字一句读完了先辈范如松的《作吏十规》。他说,范氏世家不是一个官宦世家,但当范如松的两个儿子范钟、范铠将登仕途之际,范如松“忧其造福少而造祸多也”,乃以《作吏十规》示之,防微杜渐之苦心充溢在字里行间。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刘梦溪在颁奖典礼上即兴讲话。他说,中华文化经历漫长的时光传承绝非易事,而精神血脉的传承更是难能可贵,文化传承主要是通过学校、宗教和家族传承这样三种方式,而家族传承不仅仅是教后代能诗会文,更主要的是与文化传承相伴随的精神血脉传承,如范氏世家中有人要做官了,父亲不是祝贺而是写了“十可耻”来告诫,便是一种精神血脉的传承。《作吏十规》这样的文章在今天仍然有意义,应该让《光明日报》发表!话音未落,会场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当刘梦溪走下台时,范曾从座位上站起来,握住他的手表示感谢,刘梦溪笑言要向范氏十三代诗人折腰。闻此言,会场里又响起了会意的笑语欢声。
附:《作吏十规》
《作吏十规》
一、为民父母,不能培养元气以遗子孙,最可耻;
二、依托权门,一旦失势,以至十目十手之指视,最可耻;
三、地方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最可耻;
四、宦游无窘于难,天道好还,此往彼来,最可耻;
五、地方善政不能举,逢迎上官则恐后,最可耻;
六、眼前百姓即儿孙,而任情敲扑,最可耻;
七、小民无知误蹈法网而问官不察,棰楚之下何求不得,最可耻;
八、为民父母者,第一戒贪,贪则心昧,而书役借此挟制舞文,其祸可堪言哉?最可耻;
九、天下事,诚与伪二者而已,诚则无不明,而伪则立败,最可耻;
十、作官须知进退,若老马恋栈,阿时殃民,必致身败名裂,辱及君亲,最可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