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览四川之美
本报记者余长安通讯员黄怡
世博会四川活动周8月17日大幕开启:上海世博进入“四川时间”。“山好、水美、地奇、人和”,经纬交织,水乳交融,一幅壮美绝伦的四川画卷,在世博舞台徐徐展开。
“通过轴卷式迭次展开四川山青、水碧、地杰、人和的美感画卷,向全世界传达四川欢迎你,感恩四川依然美丽。”今后5天,川人将演绎《千壶醉茶》、《中国白酒金三角》、《美丽四川》、《西蜀天工》、《天府四川熊猫故乡》、《蜀风神韵》,分别从茶文化、酒文化、女子舞蹈、传统蜀艺、熊猫文化、民族文化中诠释四川的美丽神韵。
四川之美,惊艳世博;川蜀之魂,迷醉世界。在这一周,四川之美、四川之谜被放上世博平台,任由世界来品味、破译。欣赏各种四川符号,品鉴各式四川元素。只要走进四川周,你会发现四川的味道,不只是辣;天府的气质,不仅是闲。
不过即便是“走马观花”,你也会对世博四川馆里特有的镂空剪影的山水造型,印象深刻。“川山、川水、川人、川魂”和谐配搭熔于一炉的表现手法,传达着更深的意蕴。
以“川”为名,可知水之于川人的意义。除了着重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法则,四川馆在“水”上的处理,可谓别具匠心:从象征城市智慧的千年水利工程都江堰,到可以将污水变清的活水公园,“川”流不息的印象,深深镌刻于四川名片。而“川流不息”,描摹的也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物质形态,更是川人坚韧精神的绝佳写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润天府,“活水”理念传承千年。川人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是不屈的生命力、卓绝的创造力和绵厚的感恩心交织而成的。传承传统的记忆,现代精神才不会迷失。
与魅力四川同时放上世博舞台的,更有川人对世界的一份感恩情怀。
走进四川活动周,你还会发觉两年前的那场灾难,没有震垮川人脊梁。面对灾难,川人活得更坚韧顽强。受命于艰险,崛起于危难。八方驰援之下,川人戮力同心,新家园已然矗立于废墟之上。“多难”铸就坚强的心,而各方汇聚和传递过来的爱心,也一直为我们壮力,支撑我们前行。心怀感恩,四川正着力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
哪怕只是部分破译了川人心理密码,你也会发现短短几天,远远不够领略钟灵毓秀地灵人杰的四川之美。不过透过在世博上撩起的面纱,你至少能充分感受到传统的四川正以科技、文明、和谐、合理的姿态走向世界,而川人的感恩之心、决心、智慧和诚意,就是此次四川在上海世博会呈献给世界的最美展品。醉世博,最四川!魅力四川,情动世博!
四川馆“太阳神鸟”围成的拱形大门旁,可爱的“熊猫”欢迎各方游客。本报记者刘新武摄
世博会四川活动周开幕
本报上海8月18日电(本报通讯员黄怡记者余长安)8月17日,为期5天的上海世博会四川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在四川活动周期间,四川省将开展“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战略推介等系列经贸活动,还将通过各种文化演艺活动,向全世界传达“四川欢迎您,四川感谢您”的深厚情感。
四川活动周前后,四川推出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包括:16日面向国内外媒体举行“中国白酒金三角”新闻发布会,并举行“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造区生态科学论坛,重点推荐“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战略,展示川酒久远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内涵;16日到18日,举行“四川省与上海美国商会企业交流合作论坛”、“中国四川―英国之夜”、“四川―上海重点产业合作对接会”、“四川省名优特新商品(上海)对接会”等,进一步搭建贸易平台,推进四川与各地开展经贸合作交流。
活动周期间,四川还将举行《千壶醉茶》、《美丽四川》、《西蜀天工》、《天府四川熊猫故乡》、《蜀风神韵》等演艺活动,通过茶文化、女子舞蹈、传统蜀艺、熊猫文化、民族文化五大板块来展示四川风情。由3部彩车、4个方阵、250人组成的《天府四川熊猫故乡》艺术表演大巡游,将展示四川“山好”、“水美”、“地奇”、“人和”的美丽画卷;《蜀风神韵》庆典广场表演和展示四川“非遗”技艺的《西蜀天工》,将现场进行蜀锦、蜀绣、羌绣、彝族漆器等传习表演。此外,四川省还将在上海上百家餐饮企业开展四川美酒美食品鉴活动,表达“四川美酒美食献世博,感恩天下好心人”的心愿。
坐在竹椅上品茶聊天,四川特有的文化生活是展馆的一大亮点。本报记者刘新武摄
金花丝芙蓉熊猫座盘代表圆满、平安、和谐。本报记者刘新武摄
馆长专访
巴蜀风情感恩四川
――访四川馆馆长李钢
本报记者余长安通讯员黄怡
“这里展示的是大熊猫,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境内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地球上仅存的几处大熊猫栖息地之一。”
“这是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是中华先民太阳崇拜的代表之作,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
“这是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
随着馆长李钢的介绍,记者移步换景,在巴蜀风情中乐而忘返。
展厅左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背景是峨嵋金顶雄壮的自然风光。墙上两个电视屏幕,一个展示的是四川省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个展示的是川江、川菜、川酒、川茶、川戏。
展厅的背景是四川传统建筑式样,包括成都宽窄巷子内的恺庐,典型的四川民居院落大门,以及都江堰南桥。在南桥畔,精彩的四川茶艺表演慰劳着参观者疲惫的身体。
“四川馆的空间造型浓缩了蜀地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上海世博会四川馆以水为媒,集中反映四川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发展状态,表现了四川民族与文化的多样性和与之对应的丰富的城市形态,四川馆内汇集了四川城市发展理念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精华。”
四川馆外立面造型浓缩了四川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现代金属质感的曲面造型展示四川的大山、大水、大智、大雅,以叶片剪影的空间处理手法表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叶片”中变换的全景,展示出四川自然及人文风光的非凡魅力。
李钢说,四川不仅风景优美、文风优长,更以现代化的姿态积极发展。“通过分析区位优势,四川正在全力打造中国西部交通枢纽;四川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记者来到大屏幕前,李钢说:“请您伸出手在屏幕上感受四川人民感恩的心情。”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夺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国内外向四川地震灾区伸出救援之手,来自全国各地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医疗队、志愿者以及国外救援的人们用他们的血汗撑起了灾区群众的生命之舟。“四川人民怀着感恩的心,在各界的支援下重建家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开放中发展
本报记者余长安通讯员黄怡
引资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2010年上半年,四川全省到位国内省外资金2868.2亿元,同比增长48.5%;实际利用外资32.9亿美元,增长69.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25.6亿美元。引资进一步向大项目大企业集中,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集中。目前,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50家,已开业或获批筹建的外资银行达到10家,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10家。已有10余家金融机构在成都设立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金融资产规模、金融机构数量列中西部第一,金融市场交易量列中西部前茅。
随着2003年英特尔落户成都,带动一大批关联企业入川,使成都成为与北京、上海齐名的微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和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绵阳、资阳和成渝经济走廊沿线城市为配套聚集带的汽车制造业基本格局。成都经开区已形成6大整车项目,预计2012年整车产能将达到45万辆。分别引进了河北天威保变企业,涉及多晶硅、非晶硅、光伏等产业链环节,形成规硅产业。
四川省委、省政府顺应多区域合作趋势,积极推进“三向拓展、四层推进”开放合作战略。省际间双边合作更加务实。四川先后与京、浙、湘、鄂、渝、新、鲁、粤等多个省(市、区)签署了经济社会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和多个单项协议。建立了川浙经济合作联合工作委员会等工作机制,多边合作更加深入。通过积极参加长三角、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种活动等,促进四川与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及西部地区的产业对接与区域合作。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目前已经跟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在川的外国领事机构数量达到9家,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对口援建机制由“单向短期援建”向“双向长效合作”发展。
投资优势明显的天府之地
突出的战略区位。四川是连接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区的天然纽带,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是中国通往东盟、欧洲等的重要通道。四川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均约占西部地区的四分之一,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省会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是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投资需求约1.7万亿元,产业重建等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发展重建的刚性需求仍然很大。二是在“三区一极”的西部大开发新定位下,国家将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推进、公共产品发展方面向四川倾斜。三是人口大省的民生改善形成的市场需求。四川拥有8900万人口,本身就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
独特的政策效应。国家专门出台了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制定了九个方面共63条政策措施,国家有关部委也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这一系列独特的区域性差别政策,使四川成为政策效应高地,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产业、要素的集聚效应。
突出的比较优势。一是资源优势。水能资源占全国的27%,钒、钛、天然气等1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同时生物多样性资源、农业资源、医药资源、旅游资源等都十分富集。二是科教人才优势。四川有各类科研机构1640个,中央在川科研机构188所,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477家。企业人才流动率多年保持在8%以下。三是劳动力资源优势。有近2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较高。
雄厚的产业基础。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以及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潜力产业,建设了包括7个国家级开发区在内的190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四川是国家批准设立的数字娱乐、集成电路、软件及中医药现代化等产业基地,是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发祥地。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四川是全国三大重装基地之一,德阳装备制造业基地已成为中国重装制造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域。四川是国家重要的水电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和钛白粉生产基地、全国三大天然气主产区之一和多种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已形成攀西钒钛钢铁、川东北天然气化工、川南重化工等产业集群。
良好的配套能力。一是日益改善的物流条件。四川正在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到2020年,四川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80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200公里,民用机场达到17个,形成包括18条铁路、21条高速公路和2条水运航道的进出川通道。未来几年在铁路运输方面,将形成至昆明、武汉等地4小时交通圈,至京津冀、珠三角6小时交通圈,至上海、沈阳8小时交通圈。航空方面,成都双流机场是全国第五大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000万人次。二是良好的服务配套环境。四川内外资金融机构数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银行类金融机构和保险类金融机构数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成都海关通关效率居全国第六,成都出口加工区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五,并正在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三是不断优化的政务环境。目前省本级行政审批事项仅486项,其中四川自行设立的只有12项,不到3%。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查询现场办结率98.5%,按时办结率99.9%,群众满意率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