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透视文化体制改革新动向

2010-08-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李慧 我有话说
8月19日,中宣部会同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在中央外宣办新闻发布厅联合举办文化体制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会议传递出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中新的亮点,并勾画了未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蓝图――

文化体制改革思路已明确

2009年新闻出版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文化

部6个局级事业单位、228家国有院团已完成改制;

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年生产量已分别居世界第三和第一位……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说,从2009年8月至今,我国全面推开出版、发行、电影、文化市场管理等领域改革,2012年以前将基本完成中央已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从近年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及所取得的成效看,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文化发展的宏观体制环境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的全新格局初步形成。”

孙志军指出,文化体制改革能够克服困难、顺利推进主要把握了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定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是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由政府投资提供有关的服务。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是以市场为主导,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方面的需求,针对不同情况来加以实施和改进;

二是试点先行、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先行试点主要对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市场经济条件有一定基础的,像出版、发行,包括电影等这样一些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市场发育程度相对不够成熟、底子比较薄弱的,比如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应允许它有一个过程;

三是以人为本、政策保障,确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谈到下一步改革思路,孙志军概括为“三个加快,一个加强”:

一是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

二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文化发展方式转变。

四是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

增加政府补贴降低演出成本

2002年,我国一年仅仅能生产100部电影,2009年则能生产456部,还不包括110部电视电影和60部短片;

2002年,全国电影票房还不过10亿元,去年已经达到62亿元;

2002年,我们电影院只有800家1400块银幕,现在增加到1800多家5000多块银幕。

“这组数据说明,改革确实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电影生产力,提高了艺术创造力,而且也增强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肯定说,“同时也应看到,尽管影院建设发展很快,但是距离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影院建设的步伐还需要再加快。”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加快推进中小城市、县城、乡镇的城市影院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便捷、方便地、随时随地看到好电影。将来政府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国有院线能够多安排一些公益场次,培养一些校园院线、青少年院线、艺术院线等等,通过多种措施降低票价,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赵实表示。

当记者问及演出、电影市场供需矛盾及部分票价偏高的问题,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谈到,下一步,文化部将鼓励城市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区,都要建有演出场地,并对公益性、主旋律的演出,在税收上实行减免,将进一步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来降低公益演出成本。同时,调控剧场的收费标准,降低演出成本,使更多的演出院团能够在低票价的情况下多演出,通过多演出来摊薄演出成本。

“我们现在正在推行舞台演出院线,已经有五六条院线建成。这些院线建成以后,一台好的节目就可以在若干个全国的甚至国外的剧场进行巡演,从而使一台演出由过去的一个新的创作剧目一个档期最多演出20场,改变为连续在巡演过程当中能演200场甚至300场,这样就能在实现低票价的过程中,增加演出单位的收入,扩大受众面。”欧阳坚说。

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将区别对待、分类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转制以后的这200多家院团创作的新节目比转制前增加了2倍,演出场次增加了3倍。”欧阳坚说,在看到改革成效的同时,下一步转企改制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到现在为止,国有2400多个院团当中完成转制的还不到10%,我们还将付出不懈的努力。”

欧阳坚分析,国有院团改革难,一是身份的认同,大家对过去事业单位的身份非常看中;二是基础薄,固定资产少;三是市场意识弱;四是经营管理能力素质偏低,这些都使它转制为企业进入市场带来很多困难和障碍。经过多方面努力,文艺院团改革从去年开始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我们在整个改革推进中,主要保两个既得利益,一是院团的既得利益,主要在财政投入、税收减免等方面对转制院团各个方面的投入不减,而且还要增加,确保转制以后院团的实际利益。二是保职工的既得利益,通过职工权益保障基金、工资补贴,以及社保等予以保障,基本养老保险费与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形成的事企差,由财政、企业、个人三方一起来补齐,这样使得转制院团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不会低于在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以此保证职工的既得利益,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得整个改革得到顺利推进。”欧阳坚说。

谈到下一步改革思路,欧阳坚提出,对歌舞、杂技、曲艺、地方戏曲等市场发育相对成熟的国有文艺院团,要积极推进转企改制,争取取得更新的进展。对于介于公益性和经营性两者之间的文艺院团,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文化部直属的代表国家水准、起着示范作用的院团;二类是体现民族特色、民俗瑰宝的重点院团,其中含京剧和昆曲;三类是少数市场发育还需要有一个培育过程的高雅文艺院团,比如芭蕾、交响乐、歌剧,等等――这类院团按有关程序经过审核、批准以后,可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进行内部机制的改革,形成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0年新闻出版业增加值将占 GDP 的5%

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全行业实现总产出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3099.7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9%。“生产规模和产出总量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说,“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新闻出版强国。”

蒋建国介绍,到“十二五”末,新闻出版产业实现增加值将比2006年翻两番,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扭转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逆差状况,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到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国GDP的5%左右,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基本实现全国年人均消费图书6册,期刊3.2册,报纸每千人日130份以上;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蒋建国预测说。

蒋建国指出,为此,新闻出版系统将加快发展步伐和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在深化体制改革方面,继续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确保2010年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加快非时政类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改革,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大力整合新闻出版资源,培育一批大型出版传媒、印刷复制、发行物流集团公司和战略投资者;进一步鼓励、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包括境外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业;加强资本、产权、信息、技术、人才等新闻出版市场要素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的新闻出版业市场体系等。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主要是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格局;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公共服务,扩大消费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本报北京8月1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