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非洲粮仓”吸引世人

2010-08-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蔡静莉 我有话说
全球米贵

2008年迄今,粮食安全的警钟再次在全球敲响。随着更多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资源短缺和超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加剧,已对可持续农业发展构成较严重威胁。全球农产品供求偏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依靠贸易手段调剂供需缺口的风险不断加大。

“全球米贵”令

粮食安全危机已经跨越地区或国家问题,而成为世界性难题。不少国内耕地少、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海外屯田”成为这些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

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在海外屯田方面走在前列,现在日本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沙特鼓励私企在海外投资农业生产并将粮食返销国内,沙特、科威特和巴林等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不仅积极与东盟成员国磋商原油换农田合作方案,还在中亚、非洲加紧农业租地、购地。

非洲粮仓

苏丹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它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水资源极为丰富,青、白尼罗河从南方流入苏丹,在首都喀土穆交汇后向北汇入埃及。尼罗河一年四季奔腾不息,流量充沛。苏丹可耕地多达84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3%,相当于我国现有耕地的2/3,其常年耕种仅1700万公顷,约占可耕地面积的20%,其余6700万公顷可耕地荒芜闲置。此外苏丹还有大量可开垦的轻度沙化土地及1.2亿公顷的森林和草场,宜牧区面积为1.67亿公顷,畜产品资源在阿拉伯国家中名列榜首,在非洲国家中名列第二。苏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病虫害少,适合农作物生长,而且地处赤道至北纬20度之间,光照充足,农作物品种较多。

苏丹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是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农产品是石油外最主要出口商品,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占非石油类商品出口的90%。苏丹盛产高粱、小麦、玉米、芝麻、花生、向日葵、棉花、阿拉伯胶、蔬菜、水果和饲料等粮食、经济作物。畜牧业是苏丹重要的农业资源,牲畜存栏数约1.5亿头,每年向沙特等海湾国家大量出口肉、畜。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苏丹就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非洲粮仓”。然而,由于苏丹北南之间持续22年的内战和国内政治长期不稳定,阻碍其各领域经济发展,农业也未能得到应有发展,甚至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2008年苏丹粮食及食品进口达13.4亿美元。

永恒的石油

苏丹巴希尔政府近年来非常重视发展农业,认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农业,提出“农业是永恒的石油”,决心大力发展农业。苏丹制定了2006-2010年农业发展五年计划,颁布鼓励投资法,对农业等战略性投资给予免费或低价租让土地、进口生产资料免税、免征10年所得税等优惠政策。2005年起,苏政府加大农业投入,推出一系列农业复兴计划和鼓励投资政策,积极开展国际农业合作。2008年初,苏丹政府提出“农业振兴”口号,计划到2011年在农业领域直接和间接投入50亿美元,包括鼓励农业技术、改善农业设施、取消农业税等,刺激农业发展,实现国内粮食自给。苏丹的农业战略引起各国高度关注。

中苏农业合作前景广阔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自然资源总量虽较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是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我国《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制订了农业发展“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农业合作过程中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源保障体系。

苏丹与我国关系友好,是我国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的理想国。中苏建交50多年来,经济上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上世纪90年代双方开展石油合作,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成为两国友好合作的典范。中苏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在电力、通讯、道路、桥梁、水坝等基础设施项目方面的合作也卓有成效。

中苏农业合作具有坚实基础和较强互补性。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派出水稻、农机等多个农业专家组赴苏,援建了杰齐拉农场、马拉卡勒农场水稻试种等多个农业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近年来,我国在苏丹参与建设一批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项目,国内农业大省也相继派专家到苏丹考察。国内一些大企业对苏丹农业投资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准备开展大规模农业种植、技术合作等项目。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在苏丹开办农场、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等,获得良好经济效益。我国正在为苏丹建设农业示范中心,通过良种繁育、生产示范和技术培训,帮助苏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2009年6月,中苏在喀土穆召开首届中苏农业合作研讨会,并推动、签署了一批农业合作项目。中国政府还派高级农业专家对苏丹进行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技术等指导和培训。

苏丹总统巴希尔对中苏农业合作寄予厚望,曾向胡锦涛主席提出加强两国在农业领域的战略合作,把它建设成为新时期双边友好合作的亮点。苏丹财政和国民经济部长贾兹最近表示,农业合作是苏中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苏关系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两国发展和深化农业合作,巩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将使这种典范的意义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世界粮食形势面临严峻挑战,这为两国拓展农业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