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有的甚至至今动荡不安。这让国际社会重新审视资本主义,让《资本论》又一次在西方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不少西方舆论指出,“现在马克思的魅力正在增加”、“马克思当年的预言得到了验证”。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奇迹般地率先回升向好,总量达到3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1%,稳居世界第三位。再联系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同样奇迹般地保持了世界罕见的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展示出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这也让国际社会热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这些实质上又一次向世人生动而深刻地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揭示规律、指导实践的科学真理。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最壮丽的日出。100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起到那样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时代发展波澜壮阔,但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时代的旗帜;尽管人类历史风云变幻,但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科学的精神内核,具有时代的理论品格,具有实践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人类历史经验特别是工人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理论。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它的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在此基础上它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观察和分析事物、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崭新而深刻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就在于与时俱进。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坚决反对轻视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他们总是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在这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是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既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创造的优秀理论成果。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形成了包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真理来源于实践,又被实践所检验。有人借口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欧洲的革命理论,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然而,历史却反复印证着马克思的名言:“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虽然产生于欧洲,但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一经产生,就与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兴起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最广大人民的解放事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回望近代中国,面对山河破碎、亡国灭种的危局,多少主义和主张都出场了,又都破灭了;多少道路和方式都探索了,又都碰壁了。饱经磨难和上下求索,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中国以自己成功发展的事实,生动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力量。
再来看看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就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这场危机虽然呈现出与以往危机不同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说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也正因为如此,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纽约客》杂志说道:“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的著作就值得阅读。”英国作家惠恩表示,“马克思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一些西方政要则成了《资本论》的“热情读者”,希望从中找到危机的病症之根和解救之道,以“重塑资本主义”。也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马克思被评为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
2.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掌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和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基本前提是澄清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的模糊认识。
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成为对人民大众最有吸引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首先是对人民群众有真挚的感情,关键是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根本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边”,“如果不帮助人民,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人们常说,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历史一再启示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中。马克思主义包含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比如,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等等。这些基本观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之中。
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有理想信念的支撑,方志敏“愿把牢底坐穿”,雷锋甘做“螺丝钉”,焦裕禄全心全意当人民的“公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体现。这一共同理想,把党的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现阶段,坚定理想信念,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自觉践行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马克思主义方法,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世界观中包含方法论,方法论中渗透着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毛泽东同志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加以概括,形成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尽管时代在不断前进,形势在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观察和解决当代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思想武器,是我们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把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关键是要把握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唯物辩证,要求我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对立统一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坚持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认识跟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凸显,更要始终牢记,真正的英雄是群众,真正的力量在群众。“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和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只有从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实质,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经验,也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这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教科书。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根本的思想保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反映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指导中国实践。同时,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融合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华文化的特质、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使之能够顺应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类社会总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探寻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作为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只有在不断回答时代课题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也才能永葆生机和独特魅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在把握时代要求和挑战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阐释。当前,尤其要围绕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围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以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才能使科学理论产生威力。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江泽民同志强调:“理论掌握了群众,就能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著名哲学家艾思奇一本《大众哲学》影响深远,引领几代人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当年我们党一个“打土豪、分田地”的号召,调动了亿万劳苦大众轰轰烈烈开展土地革命的热情;一个“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鼓舞了百万雄师、亿万群众“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个“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深刻简洁的论断,激发了神州大地的无限生机。这些都充分表明,科学理论只有大众化,才能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关键是在普通百姓的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解答群众思想困惑,反映群众切身利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我们党明确而系统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精髓、本质和品格的深刻认识,进一步揭示了党的理论建设的内在规律。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这一理论体系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没有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同样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指引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与发展,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当今中国人民的福祉所在。我们说30多年来的“中国奇迹”,说新时期波澜壮阔、创造辉煌,说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归根到底,靠的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要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风险,必须始终坚持这一理论体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各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完善了党和国家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我们真正用这一理论体系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前,我国思想理论领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比如,宣扬极端自由化、全盘私有化等主张的新自由主义;宣扬指导思想多元化、“三权分立”、多党制等西方民主思想的民主社会主义;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宣扬否定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成就等观点的历史虚无主义;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的思潮等。这些思潮,或以与马克思主义完全对立的立场观点来出现,或以割裂、曲解马克思主义的形式来出现,或利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某些挫折、失误来出现,或打着“学术探讨”、“还原历史”和“价值中立”等名义来出现。这些思潮,尽管说法不同,具体观点不大一样,但实质都是要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曲折、付出巨大历史代价而选择的正确理论和道路。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不能搞资本主义,如果搞资本主义就会天下大乱,中国就会变成西方大国的附庸。”同时,也有人无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质疑改革开放政策、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此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必须保持理论上政治上的清醒坚定。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切实做到在复杂的形势中不忘记根本、不迷失方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积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舆论和文化产品占领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唱响主旋律,进一步形成主流思想文化的强势,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