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滋养幸福南田

2010-08-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 我有话说
身为国企的海南农垦南田农场,在上世纪80年代沦为全国农垦十大亏损企业之一,职工经常是几个月领不出工资,每年仅靠800多吨干胶养活三万多人口,贫困职工占90%以上。而眼下的南田农场,2009年底,企业社会总产值达8.51亿元、职工人均收入达3.8万多元,比20年前增长19倍,职工人均收入连续8年居海南垦区榜首。

用南田农场

场长、海南农垦总局副局长彭隆荣的话说:“南田农场的发展变化破解了靠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共促和谐的难题,我们着实尝到了文化滋养、幸福南田的甜头。”

1992年,海南农垦总局做出决定,任命37岁的彭隆荣为南田农场场长,面对濒临倒闭的企业,彭隆荣选择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职工群众快乐的工作,幸福生活为目标,培育核心价值观,形成南田的企业文化。南田农场企业文化的‘魂’就是让职工当家作主。”这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共识。

近二十年来,针对国有农场既有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优势,同时在传统体制下对于种植业又存在管得过细、难以管好的弊端,南田农场大胆改革,在非胶生产领域,将国有土地按户分配给职工,实行“两统一分”的家庭承包经营,“两统”就是农场把国有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统起来,把职工自营经济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起来,“一分”是职工能自理的一分到底,由职工家庭“自我投入、自我经营、自我积累、自负盈亏”;在国有胶园的收入分配上,实行职工和农场按一定比例分成,超产部分收入职工全留下的承包分配办法,“交够企业的,剩下的全归自己”……这一崭新的机制实施当年,就全部补发拖欠职工4个月的工资,全部还清拖欠银行近千万元的贷款,农场很快踏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在发展自营经济、农场扭亏为盈、职工逐渐富起来后,南田农场又提出“四个一”目标(即一份产业、一份股份、一栋楼房、一辆汽车)和打造“一城五地”产业格局(“一城”即12平方公里的温泉旅游城;“五地”,即3万亩橡胶基地、3千亩高科技热带农业育种基地、4万多亩优质芒果示范基地、8千亩无公害反季节瓜菜集合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战略发展目标。

目前,南田农场“一城五地”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全场98%以上的职工有了自己的种植基地,4000多户职工建起了“芒果楼”,228户职工买了小轿车。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变,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日益强烈,南田农场加大投入,先后兴建了文化广场、公园、活动中心,展览馆、球场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利用文化设施,南田农场工会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内容、多项目的群体文化活动,并成立了“南田文化艺术协会”、舞龙队、舞狮队等群众文艺团体,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职工艺术节和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南田农场工会还以“南田有成绩,南田有希望”为主题,组织了大型场景教育,同时播放自创新闻片《艰苦创业的南田人》。

前不久,南田农场工会带领职工开展了“红歌赛歌会”活动,职工们发自内心的唱响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芒果飘香的时候》、《在希望的田野上》三首歌,职工们说,这三首歌不仅记录了南田人奋进的脚步,也展现了农垦职工辛勤耕耘、勇攀高峰的决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