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是科学民主决策的一次伟大实践。反复的调研论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改革开放以来,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前,我国已举行过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每次会议前后,都颁布了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里程碑。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引导着我国教育事业为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然,历次文件的落实并不一帆风顺,有一些目标,至今尚未得到实现。如1985年决定提出的“建立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框架”,至今没有真正建立。1993年纲要规定的增加教育投入的具体目标和措施,至今尚未实现。1999年决定确定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措施的实施,至今步履艰难。因此,当新世纪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群众最关心的也是究竟纲要使教育改革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我想,一个好的文件的落实,有几个关键。
一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识必须统一,也就是认识要统一到纲要上来。这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认识统一是很难的事情。由于,纲要制定过程是一个对各个利益群体的协调,各种不同意见权衡的结果,最终所作出的选择,并一定完全符合各级领导同志原来的观念和做法,也不一定符合他们在纲要制定过程中的主张,因此,尽管口头上把不折不扣执行纲要喊得很响,但实际上极易在解读和执行过程中,又回到自己的观念和主张上去。结果,造成落实过程中的两张皮,说起来坚决拥护,做起来依然故我。这种情况甚至在过去立法过程中也出现过,制定的法律的实施条例并不符合立法的原意,以致造成落实中的混乱。因此,首先要严格把住规划纲要的各分规划和地方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制定的关口。这些分规划和地方规划应当是落实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实施办法,所以,应当有落实的新举措,但不应有精神的新提法。所有关于教育发展的方针性和原则性的主张,都应该也只能以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提法为准。否则又会产生新的解读,造成新的混乱。特别要防止过去也曾出现过的情况,即在文件制定过程中未被采纳的精神或主张,一些同志又千方百计地使它在实施方案中复活。
二是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并及时出台。《教育规划纲要》制定了明确了战略目标、工作原则和战略主题,也提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任务,但这些目标与任务的落实,需要相关政策及时出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原来也出台了不少,现在需要新制定的多半问题复杂、矛盾较多,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些矛盾没有化解方案,则规划纲要中的许多决定就难以甚至无法落实,变成空谈。这些政策有的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的需要其他部门或者国务院制定。我想,要吸取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政策至今七年没有及时出台的教训,列出必须出台的政策,明确出台的责任,规定出台的时限,加强对政策出台的监督,防止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同时,规划纲要用大约27000字描绘了我国到2020年教育业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言简意赅,它的具体化程序化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我们既要突出重点,又必须对规划纲要中每一句话的落实有明确的交代,这样才有可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
三是必须加强对各项改革试点的支持力度。规划纲要的亮点之一就是确定了先行先试的改革项目,以改革实验探求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之路。最近,温家宝总理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的讲话中,赞扬了深圳特区“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崇尚成功”等一系列新理念,指出深圳特区创造出许多改革开放新鲜经验,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全国人民,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教育改革的实验区和试点也应当借鉴并秉承这些精神和理念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积极探索发挥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新形式、新举措,以试验之为,立试点之位。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我们正在进行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更需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深层次的矛盾奋力攻关。”“发挥敢闯敢试的精神,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因此,应当赋予实验区更多的权力,特别是在探索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上一定要允许有更大的突破。
四是建立对落实规划纲要的监测和评估制度。落实规划纲要,既是今后十年的任务,又有近期需要实现的目标。因此,要切实重视推进的步骤和监测制度的建设。要让群众了解并参与正在推进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要让群众感受并监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效。要前进就要有变化,要让群众看到,我们的工作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而变化又不等于进步,更要让群众看到在哪些方面确实有了进步。否则,一种情况可能是群认为我们说的很好,但没有做到;另一中情况可能是群众认为我们做了不少,但没有解决问题。我想,时不我待,教育存在问题虽不是一日形成,但解决已迫在眉睫。人民在期待着我们。我们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强统筹、协调,以足够的改革力度,以切实的改革实效,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之后,还需要问效于民,我想这不仅是决策民主化的延续,更是决策民主化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