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北的镇水兽杨亦工摄
万宁桥西通海子宽阔的水面,北邻热闹的斜街商业区,南近皇城大内;有路可行车马,有水可通舟楫;集四方商贾,汇官宦学士,商楼酒肆,画舫亭台,气象繁华,大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之感了。元惠宗时集贤大学士许有壬有一首《饮海子舟中答人招饮斜街》的词,很能传情:“柳稍烟重滴春娇,傍天桥,住兰桡,吹暖香云何处一声箫。”在另一首“蝶恋花”中,他唱道:“九陌千门新雨后,细染浓薰满目春如绣,恰信东君神妙手,一宵绿遍官桥柳。”春风、春雨、春桥、春柳,后门桥抑非西湖断桥乎?
话再说回来,万宁桥始建于至元22年(1292),原是座木桥,后来改为单孔石拱桥。因靠近海子水面,也叫“海子桥”;又因在地安门以北,又叫“地安桥”,俗称“后门桥”。俗而不文,好记上口,后门桥叫开了,直到今天,700多年!
元末明初白浮瓮山河被毁断流,通惠河水量锐减,海子没了往日的风光。加上明成祖朱棣废了大都皇宫,在原城址重新打造北京,通惠河沿皇城东墙南下的一段扩进紫禁城,自然外来船只就进不来了,粮船只能停泊在东便门外的大通桥附近。后来有人想疏浚早已淤塞的通惠河,工程浩大,巨资难筹,整个明朝,通惠河徒有虚名了。
河不通,自然桥也无用,几经修路,后门桥渐渐半埋入地下,桥面铺了沥青,桥下填了渣土,只留下残断的白玉石桥栏莫名其妙地倚在路边。但那“拱”还有,车过一颠,告诉你这里是后门桥!
这次修复后门桥,不仅桥形出土,而且桥下两侧的四只镇水兽也活灵活现地跃上桥石。传说龙生九子,有一子善饮,就分派它做了镇水的营生。四石兽趴伏基石,俯视水面,精神贯注,栩栩如生。
石桥涵洞出土,人们关注的“北京”两字却没有出现,有点扫兴。因为自古以来就传有“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的老话,这后门桥下的字还能有假?
潭柘寺在京西门头沟东南宝珠峰南麓,始建于晋代,距今约1700多年,民谚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之说;庙大僧多,煮饭的大铜锅京城无二,锅下铸有潭柘寺三字,故每饭必烧。而后门桥因其从海子宽大的水面至此转入穿城的玉河河道,曾立有石柱,以测水之深浅大小,上端镌刻“北京”二字。每到雨季,如果上游水大,即可淹没“北京”,由此调节闸口,控制水位,戏称“水淹北京城”。不过,也有说“北京”两字是刻在桥下涵洞顶部的,那意思是说,水大达桥涵洞顶部直逼桥面,可真要报警防洪了。
没有发现“北京”两个字,但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曾从后门桥下出土了一双石雕的老鼠。此前若干年也曾在前门正阳桥下出土过一双石雕的小马。鼠为子,马为午,前后门一线正是京城子午线。可见元代奠基大都城时早已测完了这条位居城中央的南北经线。它比英国人将通过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早许多年。明代虽改造了元大都,但整体设计仍以这条子午线为中轴,这倒让我们想起“无规矩不成方圆”那句话,请看今日北京不是也以这条经线———中轴线为经,编织更绚丽的华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