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地人才大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MBA虽仍是企业招聘的热点,但用人单位的眼光已日益“挑剔”,比如毕业于哪个学校?毕业论文是关于哪方面的?过去的工作经历与协作精神怎样?甚至还有提问是哪国教师主讲的?看来,企业对MBA的态度,颇值得正在就读的MBA们深思一番。
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表示,企业在用人时对MBA还是相当重视的,因为目前真正通晓企业管理的人才实在紧缺。问题在于,虽然国内高校在软硬件设备上大为改善,MBA培养力度有增无减,但培养出来的MBA专业知识仍欠扎实,素质提升不明显。因为国内的MBA毕业生中一出来就能用的还真不多。所以,MBA学位仅是聘用时的参考。若要成为一名合乎时代发展趋势要求的管理人才,除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外,更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而这正是目前国内培养的MBA欠缺的。
一家合资企业的老总表示,一名合格的MBA应是既符合公司文化,具有正确工作态度与人生价值观,又具有真才实学与丰富经历的人。也就是说,企业虽承认MBA毕业生具备专业性及系统化的一般能力,但同时认为,非专业方面的分析协调能力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培养出来。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这些不是现在的学校能培养出来的。
MBA教育在美国、欧洲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亚洲许多国家的大学还是近10年的事。在中国这么一个经济大国,MBA教育也仅有5年左右的历史。随着当今知识时代与信息越来越主宰企业的命运,企业界对专业经理人显示出强劲的持续需求。即使在MBA教育已经持续了20年之久的美国,拥有MBA学位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然而这些机会对MBA而言不是一视同仁的,从哪些学校取得MBA学位,以及是否有理工背景,是否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对其应征的职位和心境来讲,都会有相当的差别。
对MBA强大需求的另一个因素是MBA的管理技巧可运用于任何行业。如有的MBA毕业生从事企业管理、银行金融、医院管理、服务业管理、财务顾问、国际贸易等,也有在政府机构担任职务。有些拥有法律、教育、文学、哲学等双学历的人MBA毕业后可在研究机构、广播电视、广告行业任职。还有一些拥有电脑、生物、医学及工程学双学位的MBA毕业生在科技公司担任管理及投资顾问等职务。由于MBA教育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开发,这些技能能够伴随人的一生,他们能够不断地适应新的领域,发掘新的天地。因此,MBA毕业生可以从事财务、投资,也可从事市场营销、大众传播。可以从传统行业转入高科技行业,也可以从私营企业家走向政府公职人员。
MBA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实用性,不重在灌输知识,而在于决策及实用管理技能的训练。因此其课程内容不仅各国家、各大学不同。且内容经常在不断地补充更新,从而能更确切地配合学生以及当今企业机构的需要。MBA教育中帮助学员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外,还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培训学生实际操作技巧。许多学生都认为,MBA带给他们的最大的收获是一种对新事物的启发、思考能力和开阔的视野;使他们对以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看法和理解;MBA的课堂使他们接受了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使他们变得更具实力,对未来的事业与职位有了更高的目标。
一名就读MBA的先生认为,MBA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研究生教育,它不是一种学术性的训练,而是一种职业化的训练。MBA教育可以比做工厂,它产出的是职业经理人,不是学者。贯穿整个MBA教育的是商业理念。对学生来说,这意味着职业生涯的一个新开端。因此,只想在学术上有所造诣的人来读MBA似乎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他认为,即使将来拿到MBA学位,也未必意味着就是一个好的管理人才。虽然名校的MBA头衔会对找工作有所帮助,但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关键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干,而不是一纸证书。不少人担心的是,教育界人士将MBA作为一项学术教育来抓,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上。尽管国内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尽心尽力,在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上也相当可观,但在教学水准和培养目标上与国际顶尖商学院的差距还是相当大。
一些MBA教师同意类似的说法。北京大学一位归国不久的年轻教师说,国内MBA学生往往因为其数学、英语等科目的优势而得到社会的肯定,其实这是认识上的错误。在国外,MBA学生是靠学到和领悟来的管理知识以及商业表达和沟通能力来胜人一筹的。这些优势的得来靠的是专门的职业训练,而非一般的学术训练。因此,国内的MBA教育也应定位在职业训练上才能真正与国际接轨。
目前赞成“MBA应该是职业训练”观点的人已日渐增多,一些MBA教育者提出的目标是将中国MBA教育基地造就成培养未来企业家的“黄埔军校”。在他们看来,重视职业方面的训练已成当务之急,因为企业就需要这样的人才,而企业的市场则是学生就读MBA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