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部分旅居埃及的我国工作人员集体观看国际奥委会投票实况,庆祝北京申奥成功。图为公布结果后人们举杯庆祝。新华社发
当“北京”这两个字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嘴里说出来时,全中国沸腾,北京一夜未眠,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这一历史性时刻而欢欣鼓舞,热泪盈眶。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对于北京成功夺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海外媒体几乎异口同声地宣布,北京赢得光明磊落,其他四个城市输得心服口服。
多伦多以巨大票数之差在第二轮投票败给北京,加拿大各界失望之余,也开始检讨败因。加拿大舆论普遍认为,除了北京为申办做了充分准备外,加拿大内部有矛盾也是重要原因。加拿大奥林匹克协会主席迈克尔·张伯斯说,他们将从这次申奥失败中吸取教训,他说:“没有比这种亲身经验更好的老师了。”
温哥华为了争取2010年冬奥会,私下并不希望多伦多申奥成功,因为国际社会不可能让同一个国家连续在两年内主办两届奥运会。多伦多失败才能增加温哥华将来胜出的机会。温哥华奥申委主席梅伊坦白地讲出,她听到投票结果后的反应“很复杂”,足以证明这一点。不过她很知趣地表示,要从多伦多失败的经验汲取教训,以免再度尝到“拿到银牌”(第二名败落)的滋味。
“以运动员为中心”是多伦多奥申委的中心策略,加拿大出动了几乎所有可以出动的加拿大籍奥运得奖人,密集赴莫斯科拉票,结果居然远远落后北京,运动员心中的失望可想而知。艾玛·罗宾逊就难掩其失望之色:“像在运动场一样,既然尽力了,只好接受结果。”
多伦多虽然竭尽所能保证提出“世界最佳”的体育设施,并且强调这是年轻人的奥林匹克,应让年轻人主导。结果不但无法击败北京,票差之大也让这些信心满满的运动员惊讶。
虽然伊斯坦布尔在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的投票中败给了北京,但土耳其政府仍表示,中国首都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理所应当的。
土耳其体育部长在莫斯科接受安纳托利亚通讯社的采访时称:“这是一个预料中的决定,是一个客观的结果。”这已经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工业中心伊斯坦布尔第三次申奥失利了。目前仍在莫斯科的伊斯坦布尔市长阿里·穆菲蒂·居尔图纳也表示,此次奥运会的争办过程,让土耳其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下次将准备得更加充分”。随着香槟开瓶的“砰砰”之声和焰火在空中炸裂的声音,亚洲各国与地区都以羡慕的目光注视着中国获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功,他们对中国能够举办2008年奥运会而表示欢迎。日本也很快抛开了大阪在首轮投票中就被淘汰的失败,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在一份声明中指出:“非常遗憾日本大阪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热切愿望没有在奥委会委员的投票中反映出来,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国家将尽最大的可能与中国政府进行合作,帮助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同时大阪方面也表示这次失败将会成为下次成功申办的开始。
法国总统希拉克得知巴黎申奥失败的消息后表示,他对巴黎申办2008年奥运会未果感到遗憾,但又明确表示法国不放弃未来主办奥运会的希望。他说:“我为法国、法国人和法国运动员感到遗憾,但我们没有放弃在法国举办奥运会的想法。”
支持巴黎申奥的人们说,他们将学会接受失败,虽然他们感觉巴黎作为候选城市在技术面表现最佳。巴黎也不排除再次申办2012年奥运会的可能性。“无论输赢,总得把头抬起。”巴黎人这样说。巴黎市政府发言人表示:“1992年我们也曾输给了巴塞罗那,这并不是世界的尽头。”
俄罗斯官员在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纷纷向北京表示祝贺。俄罗斯副外长洛修科夫在13日晚应邀出席中国大使馆庆祝北京申奥成功宴会时表示,他们对中国朋友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感到非常高兴,这确实是一次巨大胜利。
俄罗斯奥委会主席斯米尔诺夫也表示,北京能赢得2008年奥运会,他十分高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在体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亚洲国家只有日本和韩国举办过奥运会,因此中国有理由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俄罗斯足协主席科洛斯科夫说,他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坚定支持者,很高兴北京赢得主办权。虽然他没有去过北京,但他深信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将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之一。在他看来,北京能获得申办胜利首先是最近10年中国运动员在许多体育项目上取得了辉煌成绩,并引起全世界瞩目;其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近年来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再者,中国人善于交际,有很强的交际能力,这对成功举办奥运会十分重要。
7月14日,韩国总统金大中致电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北京市被选定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表示庆贺。金大中在贺电中强调,期盼中国通过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来更进一步地对国家发展及世界和平有所贡献。同时,韩国外交通商部高级主管当天也以政府的名义表示,对于北京市被选定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韩国政府深表欢迎之意。
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布什总统相信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中国展示她是现代国家的一个机会”。发言人在白宫例行新闻会上指出:“总统认为决定哪个国家或哪个城市应当主办奥运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事。总统相信奥运是体育活动,而非政治活动。现在是中国展示她本身是个现代国家的一个机会。”
北京在第二轮投票表决时一举赢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的消息公布后不到10分钟,美国前总统布什就亲自打电话给我驻美大使杨洁篪,对中国取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表示热烈祝贺。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对国际奥委会决定让北京主办奥运会一事评论说,此事将为北京提供一个开放的机会,这符合奥林匹克精神。鲍威尔在《华盛顿邮报》14日登出的专访中说,美国期盼与中国建立“良好而有建设性的关系”。
在得知北京已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表示:这是国际奥委会的决定,美国的运动员届时将前往北京参赛。赖斯说:“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美国运动员将到中国参加2008年奥运会,希望届时将有很好的表现。”
关于这次申奥,美国各大电视媒体均有来自北京与莫斯科的现场报道。报道内容普遍认为,国际奥委会在“全球化”的考虑下,最后决定给北京一个机会。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广播公司(ABC)”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主要电视网在实况报导中均指出,北京申奥成功主要因素之一便是采用现在普遍流行的宣传游说策略,是理所当然的。
美联社的消息说,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中国首都等待7年才得到的。虽然有人发出对中国毫无道理的指责,但北京始终是此次申奥角逐赛的“头号选手”。国际奥委会的决定清楚表明:奥运会将促进中国开放,加速社会和经济改革。
路透社评论北京申奥代表团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也相当坦率。在这次面对国际奥委会成员的陈述中,北京申奥代表团进行了非常精彩的陈述,充分显示出北京申奥代表团具有的职业素质。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承诺,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各国媒体可以享受到充分的新闻报道自由。王伟指出:“我想当世界媒体来到中国的时候,我们将给这些媒体以完全的报道自由,我们在我们的申办陈述中已经保证,将欢迎世界的所有媒体来到中国。”
CBS报道说,从1984年重返奥运会至今,中国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强的体育大国。一些政治家和许多国际奥委会成员都认同这一观点:奥运会将促使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向好的方向转变。
NBC负责体育报道的主席埃伯索尔表示:“我们向北京表示真诚的祝贺,祝贺他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中国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次北京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将使得全世界的人们对奥运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中国人民也将首次目睹在自己的国家举办奥运会的盛况。”
派驻莫斯科采访这次国际奥委会活动的《洛杉矶时报》资深记者亚伦亚柏·汉森在接受ABC采访时指出,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心中究竟如何考虑其实无人能预料,但在“全球化”与“国际化”这一背景下,国际奥委会无法忽略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最后决定给北京一个表现机会。
《今日美国报》以“天安门的情景说明:‘我们赢了!’”作为标题,报道了北京欢庆胜利的场面。该报道还提到了身在北京的美国人此时的反应———他们也加入了欢庆的人群。文章引用了这些美国人的话说:“这对中国人来说意义太重大了!他们怎么可能不获得胜利呢?”
加拿大媒体CBC认为,多伦多申办官员们不得不承认,北京申办成功,就能将奥运会带到4亿中国青年当中,这是它的绝对优势。他们还引用加拿大申办代表团官员的话,对多伦多的失利和北京的成功进行了评论,国际奥委会一位加拿大籍委员说:“北京太强大了!”他们曾寄希望于北京“犯错误”,但事与愿违。
法国《费加罗报》也在显著位置报道了北京申奥胜利的消息,同时也对巴黎的失利表示了惋惜。该报认为北京能最终获胜也是因为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另外也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支持。而巴黎未能获得主办权并非因为申办工作不好,而是因为如果巴黎当选,将是欧洲连续第2次获得主办权,不利于轮流坐庄的原则。法国《世界报》14日发表社论,认为奥委会选择北京主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决定,给中国开启了一扇融入国际社会的大门,其意义应超乎运动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范畴之上,与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中国人的未来息息相关。
英国《泰晤士报》以“奥运走进中国”为题报道了北京获胜的消息,称北京此次是“以大热门的姿态胜出”,“这将进一步促进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的开放。”“自1984年重返国际体育大家庭后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中国应该获得这个机会。
《欧洲时报》载文称:全世界华夏儿女翘首企盼的一刻终于到来了。奥运没有让真诚而执著的13亿中国人失望,欧洲华人社会各界向北京申奥成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该报分析说,北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1993年9月23日,北京抱憾蒙特卡洛。当晚,北京代表团名誉团长、中国副总理李岚清神情凝重地离开会场时,接受了本报独家采访,他只说了六个字:“胜不骄,败不馁”。伴随着后三个字,中国的首都走过了8个年头,城市的风貌已今非昔比,北京申奥的真情却依然如故。
北京的成功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国和平统一大业。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很有可能将把一些比赛项目安排在台湾。这一设想虽然尚需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批准,但的确反映了海峡两岸同胞非常盼望一同分享奥运盛事的美好心愿。台湾方面如能借奥运圣火,就此开放“三通”,进而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中华民族将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耀下完成伟大的复兴。
北京终于实现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梦想,不仅中国人,亚洲各国人民都在为此举杯相庆,北京一下子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14日的韩国各大报纸均在头版对北京申奥成功进行了详尽报道。
《东亚日报》的报道说,北京申奥成功将给中国插上腾飞的翅膀,带来巨大的变化。中国已经是个政治、军事大国,通过申奥成功和不久将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将成为经济、体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名副其实的强大国家。
《大韩每日申报》的报道指出,中国北京申奥成功具有很多重要意义。它将使北京成为亚洲的中心城市,使中国在21世纪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中心国家。
韩国联合通讯社在评论中说,作为举办过1988年奥运会的韩国,对北京申奥成功表示“特别的祝贺”。中国在经过8年卧薪尝胆的努力后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在许多方面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投票赞成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极其正确的决定”。评论希望中国在世界人民的祝福下,扎扎实实地做好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取得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汉城体育》头版头条的标题是“北京终于实现了8年的夙愿”,该文在分析北京申奥成功的原因时特别指出,1993年的失败使北京赢得了不少同情票,“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民众的热情声援”。此外,该报还披露说其实在投票之前北京就已经稳操胜券了,“连北京的两大竞争对手巴黎和多伦多的竞选官员也在投票前承认北京已经走在他们前面,在竞争方面更有优势。”
展望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给中国乃至亚洲带来的影响,《汉城体育》认为这将会使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虽然他们本来就有着和美国同等强大的实力,但一直没有得到过这种公平的待遇。
《朝鲜体育》的头条标题比较简明:北京申奥成功。该报驻北京记者吕世东对13日晚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庆祝活动进行了详尽报道。该报还认为北京申奥成功会更加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并进而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日刊体育》也用大量的篇幅对北京申奥成功进行了分析报道。
有不少韩国体育界人士还认为,北京申奥成功将有利于金云龙竞选国际奥委会主席。《汉城体育》引用了金云龙本人的发言:“北京的成功给了我最好的机会,我相信支持北京的执委们也会对我作出同样的支持。”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北京赢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应有助于东亚的安定。该报指出,北京首次主办奥运会是为提升它在国际的地位,同时也想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项主办将成为中国更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历史性时段,应有助于东亚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