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杨绛笔下的

书人书事
2001-07-24 来源:生活时报 伍立杨 我有话说

杨绛先生的名著《洗澡》,可谓当代文学的一部异书,她的笔触是那样的平实、朴素,甚至不动声色,而写尽了一个动荡时代对人心灵的冲击以及人们内心的改变。洗澡者,洗脑也,曾经剃头者,人也剃其头,那不仅是四人帮专制时代的人性灾难,不仅是自上而下的,同时也是人群弱点的大暴露,在“认罪”与打“落水狗”的过程中,人是如何变成行尸走肉的,遂浮上水面。而姚宓和许彦成的爱情,偏偏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发了。从最早开会,双方眼睛自然放电时,到策划香山游览,一直是波澜迭起,叙述笔墨却十分的安详平实,波澜不惊,然而实际效果却葆有深海般的异动,甚至紧张惊险之感。较之惊险小说,它的故事可能只有一点影子,然而却造成了险象环生、乃至伤感冷艳的效果。姚、许之爱正大深沉,何以酝酿出欲罢不能的阅读效果?愚见似乎是,他们之间情愫的所受阻碍来自于社会变局之阻,时代风俗之阻,一方已有婚姻之阻,意识形态之阻,洗脑过程中人性人事变异之阻,遂加深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向往的持久性、双方倾慕的合理性。钱钟书先生讲“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征”,说明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更深的道理,“德国古民歌咏好事多板障,每托兴于深水中阻……寓微旨于美人隔河而笑,欢乐长在河之彼岸……”杨绛先生笔力沉着,稳重而跳脱,如乔木春秀,大处大气磅礴,细处细于毫发,“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何况,姚宓那“沉静的眼睛里忽放异彩”!这种苦闷的象征之所以让人沉浸迷恋不已,似乎也还有姚、许性格的可爱。

那永远的“异彩”,慧黠而清正,在脑筋洗刷、辗转弄权、营求微利的社会气氛威迫中艰难生长,如昼长夜短的光照变化,正是种种磨难中,人之所以还能活下去的一个理由——不致意志快速消磨而变成赤裸裸的精神奴隶,不为压仰摧毁;一般而言,它永在幻想中,姚宓、许彦成之爱是特例,但不妨其成为一种悬鹄,一种依稀可感的圆满,或者,一把开启梦想的钥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