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清代郝懿行的《都门竹枝词》绘出了一幅市井消夏图,道出了当年百姓消夏汤饮的主品种。
酸梅汤古来即为上好的夏日饮品。清代经御膳房改进成为宫廷御用饮品,所谓“士贡梅煎”即是。因其除热送凉,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后来传入民间,于是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随处可见卖酸梅汤的摊贩。摊上插一根月牙戟(表示夜间熬得),挂一幅写着“冰镇热水酸梅汤”的牌子。摊主手持一对小青铜碗,不时敲击发出铮铮之声。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闻声已自清凉之感。一碗下肚,暑气全消。那时的酸梅汤经营者不光沿街叫卖和摆摊出售,以酸梅汤为主的店铺也不少。如天桥的“邱家”,西单牌楼的“路遇斋”,东安门丁街的“遇缘斋”,前门洞外的“九龙斋”,都大有名声,目前尚存的只有当时琉璃厂路南的“信远斋”。
说句题外话,“酸梅汤”的衰败除社会、政治的原因外,最重要的恐怕就是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固步自封,一成不变,难以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其实,“国饮”无法战胜“洋饮”,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市场营销的落伍和技术上的守旧,否则的话这么好的东西也不至于被廉价的“洋碳酸水”冲得奄奄一息。
近闻北京颇具市场开拓能力并拥有现代化饮料生产设备的华邦食品公司花大力气开发了这一传统的饮品,并在近期内上市,心中不由一喜。华邦酸梅汤除保留了原有的保健进补的功效外,还从寻求大众特点上做文章。特别是在“含糖量上”做了重大的改进。使之成为低糖饮料。于是我采访了该公司,应邀品尝了一下,有关人士一再强调这是试制品,不完善。可我却真的感到“酸味柔和,甜味丰富,香气宜人”。临别,我又带走一些样品,让家人同事一尝。一位老中医品尝后说:太好了。该汤消食和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美哉,华邦酸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