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疲劳是不是一种病

2001-08-07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实习生 戴毅 我有话说

每个星期二的下午,正是北京友谊医院疲劳门诊每周一次的开诊时间。这个特色门诊到底接待一些什么样的人,疲劳究竟是不是一种病呢?记者来到友谊医院进行了一番了解。

疲劳患者谈“疲劳”

下午3点左右,候诊区或站或坐的病人及其家属约有十几位。在记者的询问下,先后有两名患者表明他们是来疲劳门诊看病的。其中,一位30来岁的男士显然对自己的病情不愿多提,只告诉记者他经常性地感觉肌肉疼痛、注意力下降。他尚不确信这些是否为“疲劳病”的症状,他说:“很早就知道这里开了个‘疲劳门诊’,最近不舒服正好来看看。反正不管是不是什么‘疲劳病’,哪儿有毛病就医哪儿!另一位打扮入时的中年女性则非常坚定地认为自己肯定是患上了所谓的“慢性疲劳综合症,才会导致头痛、低热、注意力无法集中,且休息后疲劳感仍不得缓解。她说:“疲劳本来好像是一种很正常的感觉,但要是堆积成病可真让人难受!”她一指疲劳门诊的门:“刚进去的这位,年纪轻轻的,气色居然比我还差!”

似是而非的疲劳症

友谊医院的疲劳门诊是北京市第一个专门为原发性慢性疲劳患者开设的门诊。记者了解到,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种病人主诉的临床症状,它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会引起疲劳、肌肉疼痛、体重改变、体力难以恢复,甚至还包括头痛、咽痛、下颌和腋窝淋巴结肿痛等。国外的调查研究表明,罹患这种病症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更加激烈及长期工作紧张等诸多因素有关。

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使“疲劳”被纳入疾病的范畴。然而,并非所有的疲劳表现都是病态,只有过度、过久的疲劳,即慢性疲劳才能称为“疾病”,需要认真对待并进行治疗。而这个尺度在临床诊断中比较难以界定。疲劳门诊的刘占东大夫谈到,很多前来就诊的患者都觉得自己患了疲劳症,经过详细检查之后才发现不是。比如,以前有名男青年因为感到身体非常不舒服而来看疲劳门诊,检查的结果是他的确病了,不过患的是肺炎,这才是真正的病因。刘大夫建议大家:“如果出现了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相似症状,应到医院进行各方面的检查,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而不要轻易给自己下一个慢性疲劳症的结论。

疲劳病专家也会误诊

有时候,不仅病人自己难以判定,就是医生也可能造成误诊。刘大夫指出,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另一个特点是: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病人长期处于疾病的痛苦之中,易合并心理问题。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活动减少;而合并了抑郁的疲劳病患者则可以体会生活中的快感,自卑感较少,一般无自杀的倾向。对这两者的正确区分要靠医生的仔细检查才能实现。记者从刘大夫那里得知了有关的两个案例。

一名青年警察参加大比武训练过程中患感冒,坚持训练之后就感到明显疲劳,感冒痊愈后症状也不消失,还影响了比赛成绩和此后工作。可同事们都说:“你身体这么棒,有什么病?”他因此非常痛苦,情绪低落,以至连亲友都不愿见。开始医生诊断他患的是抑郁症,他难以接受这个结果,于是到疲劳门诊就诊,发现他的病况属于持续性疲劳伴发抑郁情绪。经过4个月安神和调节睡眠的治疗,他已基本恢复到原来健康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另一名从事管理工作的干部,患上了典型的慢性疲劳综合症,却也被误诊为抑郁症,以致于服用了3个月“百忧解”却一点儿效用也没有。

疲劳病是一种隐私吗

因为牵涉到一定层面的心理问题,于是绝大多数疲劳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都不希望有除医生之外的其他人在场。一位年轻的候诊女士直言:“这是我的隐私,我不喜欢被人‘旁听’。”对此,疲劳门诊的李玉杰大夫解释道:“许多病人在和医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会谈及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包括一些本不愿为人知的内容,当然不愿意公开。甚至有的人来看疲劳门诊也是不让亲友知道的。

别把疲劳不当病

疲劳门诊已经开设3个多月了,每星期二接诊10~15名病人。当被问及疲劳症患者的男女比例如何,刘占东大夫介绍说:“门诊只是研究疲劳症的一个小窗口,虽然有从各地赶来的就诊者,但还不能完全反映全国情况。仅就目前而言,几乎是男女各半,年龄在20岁到50岁之间。

“疲劳门诊”,一个新的健康概念树立起雏形,不过要赢得人们对它的普遍认同还需要一段时间。刘大夫告诉记者,还有人仍然存有对疲劳症就诊的偏见。前不久有两名来自外地同一单位的两名同事找到疲劳门诊,诉说了他们的苦恼——身边的人都说他们此次赴京是“有病”的行为。最后,一位真的没有病,而另一位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医生及时对他进行了治疗。由此可见,人们对“疲劳”应有正确认识,对“疲劳症”也应有正确的态度。为了您的健康着想,或许现在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