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一词,最早出自拉丁语TEPPOP,原为“害怕、惊恐”之意,现在则成为卑劣、残忍手段的代名词。一些犯罪团伙、民族分裂分子、极端主义势力等武装组织或政党往往把它用作“斗争”的武器,不但给无辜平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更在所有善良人的心灵留下长久无法弥合的创伤。“9·11”恐怖袭击事件,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与反恐怖行动问题的高度重视。
分析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一种情况是,当社会发生严重危机,特别是当某一国家的政权体制出现危机时,各种反对团体便应运而生,它们为了达到自己通过正常渠道难以达到的目的,极可能不惜采取暴力行径、借助新闻媒体的报道,将自己的意志传播出去,进而向社会施压、向当权者讨价还价。另一种情况是在跨国间权力斗争出现不均衡时产生。一些力量弱小的集团,为了向国际对手“讨取公道”,也很可能通过极端暴力手法制造血案,要么“报一剑之仇”、“解一时之恨”,要么显示存在、表达意志、引起国际关注,促使事件的早日解决。
恐怖主义分子一般有自己的政治性“信仰”,并有严密的组织机制。他们在极其秘密的环境下,既接受“信仰”强化训练,又接受严格的技能训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特殊意识的群体;漠视无辜生命的价值,思想上淡化乃至完全忽略其恐怖手段的非法性,并能在受命时坦然采取激进行为而不计任何后果。
正因为如此,恐怖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常常与宗教、民族纷争、领土争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行动上呈现出3大特点:规模的有限性、巨大的间接破坏性、手段的血腥残忍性。“9·11事件则表明,世界恐怖主义活动又显现出一些新特点:
1、国际化。以美国屡遭恐怖袭击为例,以前绝大多数发生在其境外,此次则发生在本土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这表明单个恐怖组织的行动范围已跨越国界,特别是在情报收集、人员培训、筹划组织和袭击行动的具体实施等方面,正向国际化方向转型。
2、专业化。恐怖组织最早的作案手段只是简单的暗杀、小规模爆炸,或者绑票勒索,后来逐步发展为劫持或破坏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现在动辄就是特大爆炸、化学制剂袭击等,手法不断翻新、行动更加隐蔽、组织更加复杂。这说明,恐怖组织的人员素质更高,正在快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高技术化。从美国1995年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城的爆炸案到最近纽约的恐怖袭击,恐怖主义行动的规模屡屡升级,使用的作案器材或工具更为尖端、先进。尤其是日本东京发生的“地铁沙林事件”更充分表明,目前世界上的一些恐怖分子已具备了制造和使用高技术装备的能力。不难想像,恐怖主义分子在将来完全有可能进行生物化学武器、核武器等形式的袭击。
4、背景复杂化。恐怖主义的存在除了必要的内部、外部条件外,还必须有强大的财力支持,而组织国际卖淫、贩毒、军火走私等正是筹措资金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因此,现代恐怖主义正越来越与上述犯罪形式紧密结合。此外,一些富翁、犯罪集团甚至个别国家,也通过提供资金、训练和庇护场所等手段,牢牢操纵恐怖组织,为己所用,加剧了恐怖主义背景的复杂性。
恐怖主义造成的灾难远非夺命伤财,更重要的是由于它们制造事端的“骇人听闻”,给一些国家和人民带来挥之不去的巨大精神和心理恐惧,直接引发金融动荡、社会混乱,进而对国家的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等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恶化地区乃至世界环境。
纵观当今世界,近20年来,恐怖主义活动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消亡,反有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近几年,像艾滋病让贫国受害一样,恐怖主义也让富国难安。因而,恐怖主义在全球的蔓延之势已到了必须迅速加以遏制的程度,全世界范围内的反恐怖任务异常艰巨。
1、坚决予以痛击。在恐怖主义行动频发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从事恐怖犯罪活动的组织及个人,当地司法部门必须重拳出击,绝不姑息,坚决打击其活动。为此,要把反恐怖的职责明确到具体部门,并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反恐怖部队的装备,提高其侦测技术水平。同时,各国要广泛宣传恐怖行为的危害性,使民众痛恨恐怖行径而自觉支持政府的反恐怖行动,从而对恐怖主义形成一种高压态势,并逐步铲除一些恐怖组织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比如,俄罗斯就明确规定以内务部和军队为主,共同打击恐怖主义,重点扶持“阿尔法”这支反恐怖力量,确保了它在近期的反劫机和人质绑架行动中出师得胜。在法国,近卫军一直是反恐怖的主角。近年,法国军队也介入这一行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法国为了有效遏制恐怖事件的发生,还专门为具体执行反恐怖任务的部队配发了新式装备器材,大大增强了它们的反恐怖作战能力。西班牙在对付“埃塔”时,则在发动说服群众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使恐怖组织的活动范围渐渐萎缩在北部山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社会的危害。
2、密切国际合作。中国政府一贯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近年来还与中亚邻国为共同对付恐怖主义活动建立了密切合作的机制,为国际社会协调防止与对付恐怖主义活动树立了典范。早在1996年度的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就表示:“我们必须共同对付世界各地的恐怖主义活动。”美国前参联会主席沙利卡什维利将军也指出,对付恐怖主义“单靠哪一个国家不行,我们必须携手对付它们”。的确,鉴于国际恐怖组织分散于世界各个角落并不时跨国采取行动,仅靠某一国家,难以杜绝恐怖主义的袭扰。所以,各国联手是客观必然的要求。为此,各个国家首先要对反恐怖行动有统一的立场。要像共同对付国际贩毒等公害一样,认清恐怖主义对全人类的潜在危害性,共同致力于反恐怖斗争。其次,要建立情报交换、行动协调机制。有专家建议,在联合国框架内建立专门的反恐怖机构,或在国际刑警组织内设立这一机构,或由一些国家联合发起成立新的相关组织,建立定期的情报通报制度,统一协调各国的反恐怖行动,及时掌握恐怖分子的动向,预先化解其可能的行动,避免或减少损失。
3、多种非军事手段并用。对付国际恐怖主义,要积极寻求“治本”之策。恐怖主义之所以采取一些极端手段,常常与其难以实现自身“愿望”或是遭受对手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过分压制有关。因此,国际社会在反恐怖斗争中,必须深入研究各国恐怖主义组织的具体情况,针对其行为发生的时机与心理“对症下药”。同时,对于间接或直接导致恐怖主义发生的原因,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解决根源问题而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温床。当然,非军事手段的应用必须与军事压力相辅相成,强调使用非军事手段并不意味着对恐怖主义分子的妥协和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