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不乏高级车沈晓凤/摄
近期,北京市采取了国有企业实行货币分房方案等一系列措施,用于解决中、低收入无房市民的住房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将眼光盯准了经济适用房。那么,经济适用房的入住情况如何呢?近日,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回访调查,发现了许多怪现象。
11月1日,星期四下午15时许,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城北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开发区之一的天通苑,还未走到售楼中心就看到一辆辆汽车从大门口进进出出的,好不热闹,而且售楼中心前的停车场已没有车位,保安也在积极地指挥着各种车辆向后面远一点的地方停车。当记者走到售楼中心门前时,见一位身穿黑色高档呢子大衣的中年男人对一位穿着入时的小姐讲:走,我们去看看样房,好像是四区38号。说着走到一辆“别克”面前打开车门坐了进去,车很快就开走了。这时记者才注意到,来这里看房的车几乎都是小轿车,而且高档车像“别克”、“帕萨特”、“本田雅格”、“丰田”等还比较多。
在挤满了人的售楼中心大厅里,记者好不容易才等到一位售楼小姐忙完,想询问一下关于售房方面的事儿,可还没开口,就听见小姐讲:房子的资料都在这儿,您先看一下,然后交1万元钱,等着排五区的号吧。
“不排号,要现房行么?”记者问。
“当然可以,不过现房已没多少了,而且有些朝向不好。你大概想要什么样的?”
“不要太大的,小户型。”
“现在小户型都没多少了,只有几套120多平方米的了。”
“120平还算小啊?!”这让一直以为七八十平方米算是小户型的记者很惊奇。
的确,从贴了3个墙面的选号表上看来,七八十平方米的房子少之又少,只有数得过来的两三幢房子中有,而且总共8个单元楼中只有1个单元是77.7平方米,150至160平方米的户型是最为常见的,大户型则达到了200余平方米,所以讲120平方米可算是小户型了呢。
据售楼小姐讲,140—160平方米的房售得最好,就从她手中售出的房而言,有70%-80%是140—160平方米的户型。
据了解,该小区一、二、三区的房从1999年一开盘就已经售完,1999年底就可以入住了。而记者看到的却是:夜幕早已降临,而有近一半的人家灯还未开。
难道还有人买了房子不住的?记者很奇怪。“不是不住,而是周末才来住。这里有好多人都这样,他们都在别处还有房,这地方是用来过周末的。”2000年年底搬进该小区二区住的柳大妈对记者讲,“不信,你周末来看看,下面的停车场一准都停满了。”的确,当记者周六再次来到该小区时,看到的是:有许多的楼下停车位都被占满了。
不仅如此,记者注意到,在该小区中所停的车,其中小轿车特多,而且名牌小轿车多。像在三区12号与13号楼之间的停车场之间总共停了21辆小轿车,有3辆“帕萨特”,一辆白色、两辆黑色;3辆“本田雅格”;还有1辆“丰田”。在三区,记者还看到了“凌志”、“别克”、“奔驰”等名车。
小区主干道的两侧有20来家商户,其中3、4家是家装公司。据其中一家的设计师冯先生讲,“我们现在主要承接的是小区内的装修工程,一般以120平方米的居多,总价一般都在几万元的中高档装修。而且有些人在这一买就是二三套房子,一起装修,这样可以优惠。”
“是么,可以买二套房,怎么会呢,能批么?”
“只要你认识卖房的人,打个招呼就行,拿单位盖个章还不好凑活,又没人核实。我们还认识那些人呢。”
“那他们买那么多套房住得过来么?”
“住不过来就租出去,或者留着保值,买几套房的都是有钱的主儿!”他回答得倒是干脆利落。
据称,京城中低收入家庭占全市家庭的70%至80%,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对象。而自1998年推出经济适用房以来,购房者中有84%属于中低收入家庭,另外16%则属于高收入家庭。
经济适用房在楼市上火气十足,甚至一度出现“爆棚”现象。有人说:经济适用房住进了大款,就像羊群里进了骆驼。由于这些骆驼的加入,使一些经济适用房越盖面积越大,越盖越豪华,甚至出现了豪华复式户型,100平方米以上的户型成为主要户型,这与普通百姓的购买力相去甚远。
记者的一位朋友,也在城北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可按他的收入应该划归高薪阶层,但他分析: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一般都低于3500元/平方米,像我这一套170余平方米的四室两厅两卫的房的价格最高不过是50万,各方面条件和商品房差不多,价格却比相应位置的商品房便宜一半多,无论是居住还是用做投资,都毫不逊色。像这种看法在高收入者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对于开着“别克”、“奔驰”来看房的人多,经济适用房住进了大款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今年2月,建设部终于就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推出了相关管理办法,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资格。买经济适用房的人,首先都要填写一张家庭住房和收入情况表,这张表经过北京市有关部门审核、盖章同意以后,才可以买到经济适用房。
不少购房者认为,所谓够不够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关键还在于购房者及其配偶所在单位的证明公章。这中间其实还是存在一些漏洞,反正只盖一个章,是很容易的事情。要让建设部或建委等部门,去调查清楚他的家庭收入去年到底是多少也是很难的事。由于目前个人资金管理、信用管理等宏观条件还不完备,即使他出具了一张年收入6万元的证明,要判断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
据某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售楼人员讲,有一位开着“凌志”轿车的私有企业主前来购买经济适用房,当工作人员请他在家庭年收入6万元以下一栏填写盖章时,这位私有企业主随即从口袋里掏出公章盖上。因为他手续齐全,工作人员只好卖给他房子。
看来,要堵住经济适用房的漏洞,相关政策还需进一步细化。这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而言,似乎又是一道颇为紧迫的问题。否则,经济适用房6万元的门槛仍然挡不住高收入者的脚,一些理应买适用房的人仍然只有靠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