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暗示对人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国外曾有心理学者做过这样的试验:给一些品德良好的人制造出一些可以顺手牵羊占小便宜的机会,然后给了他们某种不良的暗示,结果有近20%的人在瞬间失控,做出了与自己一贯表现相悖的蠢事。这一事实既说明了部分人对不良暗示的抵抗力较弱,同时也说明不良暗示的危害性的确不容忽视。
我们再来看看暗示的积极作用。前两年我曾患了较重的消化道疾病,因久治不愈感到很痛苦。后来,我有幸接受了某公司新药品的临床试验,据说此药的治疗效果很好。我对这一新药的疗效坚信不移,完全接受了良性暗示。我一直认真地坚持服药,第二年就痊愈了。后来我才得知,该药的中长期临床试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总治愈率仅为20%左右。我能成为其中的幸运者,恐怕与接受了心理暗示的积极影响不无关系。
既然心理暗示有积极性与消极性之分,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正确的对应策略可以总结为两条:“拒绝”与“接受”。
首先,我们应该学会拒绝不良暗示——无论是来自他人的暗示还是自我的暗示。来自他人的不良暗示,主要特征是违反规律、违反人性、违反常识,三者占其一即是不良暗示。有时不良暗示也可以出自于自己,怯懦、退缩、撒谎、心灰意懒、见利忘义等都可以是不良自我暗示的产物。
拒绝不良暗示并不等于排斥一切暗示,接受良性暗示便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只要是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积极性暗示,我们便不妨深信不疑。巧用暗示调节心理会使人更多地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和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