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25日夜晚,一支戒备森严的车队从开罗国际机场直奔开罗市中心,驶入位于解放广场附近的埃及国家博物馆。在夜色笼罩下,一具3000多年前的古代埃及法老金棺棺盒被悄然运进了博物馆。
两天后,埃及政府正式宣布,失盗数十年之久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声名显赫的阿赫那吞法老的金棺棺盒,已由德国慕尼黑空运回开罗。当天,埃及国家博物馆为这具“失而复得,重返故里”的稀世珍品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且宣布,从即日起对外展出1个月,然后将启动将金棺棺盒与棺盖合二为一的修复工程,以重新显示金棺原貌。
埃及文化部长胡斯尼在仪式上说,埃及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同德国方面进行交涉,经过长期艰苦的谈判,德方终于同意将金棺棺盒归还埃及。
闻讯赶来采访的记者,在埃及博物馆馆长秘书的陪同下来到博物馆的中央展厅,位于展厅中心位置的金灿灿的棺盒顿时跃入各位来宾的眼帘,一同展出的还有由埃及博物馆一直保存着的该金棺的棺盖。整个金棺有一人高,重1500公斤,外层大部分由黄金制成,工艺十分精致,令众多的参观者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古代埃及法老死后都被制成木乃伊,然后放进特制的棺材下葬,阿赫那吞法老的金棺精美绝伦,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在其执政时期古埃及王国超强的国力和工艺水平。
第十八王朝属古埃及王朝的新王国时代,又称新帝国时代。这一时期的古埃及王国进入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代,通过空前规模的对外扩张战争,其版图北至西亚叙利亚的卡赫美利,南至非洲尼罗河第四瀑布,形成强大的军事强国。在军事远征的基础上,十八王朝使古埃及王国的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也就是从这一王朝开始,“法老”逐渐演变为对国王的一种尊称,最后于第二十二王朝成为古埃及国王的正式头衔。
阿赫那吞法老为第十八王朝的第三位国王(公元前1372年-公元前1354年在位),即阿蒙霍特普四世,他是古埃及王国中最著名的法老之一。他不仅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家,而且是古埃及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社会改革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他在位时领导的“阿赫那吞改革”是古埃及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这段历史至今还是当代古埃及学者研究的课题。
在阿赫那吞即位前,十八王朝的地方贵族特别是以阿蒙神庙为代表的僧侣集团势力逐渐增长,他们不仅拥有雄厚的物资财富,而且常常左右政事,威胁到法老的专制统治。
阿赫那吞即位后为打击僧侣集团势力和世袭权贵,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依靠中小奴隶主和新兴的军事权贵,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他禁止崇拜传统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下令封闭神庙,没收其庙产,树立阿吞神为全国崇拜的惟一的太阳神,在底比斯(卢克索)和全国各地以及叙利亚、努比亚大建阿吞神庙。
为了消除阿蒙在人们思想上的影响,他下令从一切纪念物上抹掉阿蒙的名字。
著名的“阿赫那吞改革”实现了以新的一神教取代传统的旧神教,削弱了旧神教僧侣集团势力,加强了君主专制的统治,使十八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生活发生了巨变。与此同时,文学家、艺术家们在阿赫那吞的鼓励下,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创作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造型艺术与绘画冲破了传统模式,追求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形象生动,耳目一新;文学创作繁荣昌盛,出现了《阿吞颂诗》等一批不朽诗篇;在古埃及史上分别以“阿马尔奈艺术”和“阿马尔奈文学”著称。埃及现代著名作家纳吉卜·马哈福兹、阿里·艾哈迈德都创作过有关阿赫那吞这位古埃及伟人的文学作品。
阿赫那吞金棺出土于何时何地?又是怎样失窃并流落他国?最后又是如何发现其踪迹并使其“物归原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埃及国家博物馆馆长迪马特博士。他热情地介绍了有关情况。
1907年,一位名叫图德·迪夫斯的美国考古学者在上埃及著名的古埃及国王谷第55号墓地发现了阿赫那吞金棺,当时,出土的金棺棺盒下部损坏严重,棺盖也有损伤。1910年,这具金棺运往埃及博物馆并进行了局部修复与登记注册。据埃及博物馆1915年的档案记载,修复棺盖历时3年,棺盒修复未能完成。1931年12月16日,有一个文物考古小组要对金棺进行研究,这时埃及博物馆的一名外籍看守才突然发现,沉睡在这里的金棺棺盒已经不知去向。
案发后,人们追问,棺盒缘何不翼而飞?当时由外籍人组成的博物馆领导层竟然无言以对。消息传出,整个埃及震惊了,疑惑和焦虑占据着许多人的心。一时间各种有关棺盒如何被盗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时至今日,说法仍然不一。
迪马特博士告诉记者,由于受当时历史环境的局限,人们对文物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如今天。没有人知道金棺被盗的准确日期,更无人知晓谁是偷盗者。埃及博物馆前馆长萨利赫博士对记者说,当时的博物馆事发后除了对金棺失窃进行登记报失外,没有一名工作人员受到指控。他认为,金棺是在1915年至1931年间被盗的。这位文物考古专家还介绍说,由于重视不够,管理不严,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是古埃及文物流失最严重的时期,其中,大量的是有关阿赫那吞的文物,特别是在上埃及美尼亚省内的阿马尔奈市,阿赫那吞时代的文物几乎被洗劫一空。其中许多文物流入欧美收藏家的手中。
岁月如梭,50年过去了。1980年,神秘失踪半个世纪的阿赫那吞金棺盒终于有了下落。德国慕尼黑埃及艺术博物馆获悉,这具金棺盒被瑞士文物商人尼古拉斯拥有,金棺盒损坏严重。该馆随即与其达成协议,将金棺盒运到博物馆进行整修。埃及有关方面是于1985年得知这一信息的,当年9月,埃及派出的代表团在参加该馆举办的“古埃及妇女展”时,意外地发现当时正在馆内整修的金棺盒。
鉴于阿赫那吞金棺盒流往国外早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72年制定通过的归还被盗文物的协议,埃及要求收回金棺盒只有两条选择,一是向国际法庭诉讼德国当局,二是与德国进行谈判。
经过研究,埃及选择了后者。埃方随即同德方谈判,要求待金棺盒整修完毕后归还埃及,德方则提出以埃及博物馆的其他文物作为交换条件和弥补德方整修金棺盒费用的补偿。埃方以这种做法违背埃及法律断然予以拒绝。由于双方立场相距甚远,谈判无果而终。从此谈判停顿了将近10年。
1994年11月,德国方面建议:以埃及同意长期向慕尼黑埃及艺术博物馆出租文物为交换条件,归还金棺盒,埃及表示不能接受这一建议,谈判再度进入死胡同。1996年,埃及与德国重新举行谈判,因德国提出以其他3件埃及文物交换金棺盒的要求,谈判又一次陷入僵局。
面对艰难的“马拉松”式的谈判处境,埃及政府决定加大有关工作的力度,2000年7月与9月,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关注下,埃及文化部长胡斯尼和埃及文物最高理事会秘书长贾卜拉分别致信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与德国驻埃及大使,敦促他们积极推动金棺盒回归谈判进程,言明迟迟不归还金棺盒将对历史悠久的埃德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两国高层领导人的直接干预终于扭转了局面。2001年2月,德国巴伐利亚州总理向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致信,表示将无条件地归还金棺盒。同年5月,他在访问埃及会见埃及总理奥贝德时,再次表明了这一立场。2002年1月21日,归还阿赫那吞金棺棺盒的协议签订仪式在德国慕尼黑埃及艺术博物馆举行,宣告了被强行流放异国、饱经沧桑的古埃及法老阿赫那吞金棺棺盒终于可以回归祖国。
出席签订仪式的埃及文物最高理事会秘书长贾卜拉在讲话中指出,埃及将继续致力于收复流失国外的所有埃及文物,因为这些文物属于埃及人民。他在感谢德国恪守诺言,将阿赫那吞金棺棺盒送还埃及的同时,强烈呼吁占有非法外流埃及文物的其他国家将这些文物归还埃及。他强调说,阿赫那吞法老金棺棺盒得以回归是向这些国家发出明确的信号——埃及有能力收复这些文物。
是的,埃及阿赫那吞法老金棺棺盒的回归不仅是埃及人民的胜利,更重要的是公正与合法权利的胜利,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