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杭州,我去龙井村,途中见一小山坡擦身而过,山上有亭,上书“学到老”。由此断定是京剧名武生盖叫天先生的墓,龙井村归来时,我特意在这个叫丁家山的地方停留、拜谒。
几级石阶上去,就是岩石筑成的“学到老”亭,此亭状若门楼,又如牌楼,介乎似与不似之间,兼有了两层含义。匾上的“学到老”3字后面写着:“英杰先生属,宾虹癸巳年九十。”艺术大师黄宾虹先生,长盖叫天23岁,逝于1955年,享年90岁,此匾该是他最后的墨迹了。悬于两边的对联为画家吴湖帆所书,曰:“英名盖世三叉口,杰作惊天十字坡。”这对联既工整对仗,又简洁概括,人名藏在句首,英杰、盖世、惊天,道出了盖老艺名的含义;《三岔口》与《十字坡》都是戏名,也是盖老的代表作品。岔与叉有相通的意思。一般写作岔。亭内,又有一匾一联,均为名画家唐云所书,匾上题曰:“慕侠亭”。看来这才是此亭的正名。唐云的对联云:“一代优孟允文允武,千秋绝艺如柏如松。”在此亭的另一侧,悬挂着书法名家沙孟海书陈毅赠盖叫天诗:“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也很概括。据说陈老总的真迹原存盖老家,文革中遗失,估计是毁掉了。
穿过慕侠亭,眼前就是盖叫天的墓,花岗岩石块围砌,坟头上野草萋萋。墓前有碑,两层基石上竖着造型简单的墓碑,正面竖书“艺人盖叫天墓”。此字也是沙孟海先生写的,“艺人”之称谓是盖叫天生前自定的,后人以为盖棺定论,可以充分肯定,甚至略微拔高,然无法违背盖老意愿,只得如此,应当如此。墓碑的背面刻有碑文,内容如下:
张英杰,1888—1971,艺名盖叫天,河北保定人。8岁学戏,10岁登台,虽历经17岁折骨、47岁断骨等跌宕,但以对艺术执著追求之惊人毅力,葆舞台青春直至78岁。京剧武生自成一派,被誉为武生泰斗,代表作有《武松》、《三岔口》等。20世纪50年代,盖叫天为铭志“学到老”精神,曾建牌坊于此,1966年文革被毁,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复。1997年盖叫天后人重修并记。
墓碑两旁,分摆着3个花篮,花已干枯褪色,挽带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辨,分别写着:上海京剧院、江苏省京剧院、浙江京剧艺术剧院哀悼。想必是清明节扫墓时献上的。
吾生也晚,未曾亲见盖老舞台风采,印象中最深的是叶浅予画笔下的“江南活武松”,其次是苏叔阳编剧的一部表现周恩来总理伟大人格的影片中的盖叫天,谁演的?记不准了,只记得周总理与盖叫天会面时,对他的“学到老”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