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沙漠里的贝都因人

域外风情
2002-04-12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贝都因人夏姆斯一家宫苏艺摄


阿曼多沙漠。到阿曼只看山只看海显然不全面,应该感受一下沙漠。

离开古城尼兹瓦的发拉饭店是下午,到达沃希拜沙漠中的巴德瓦度假村时,太阳快要下山了。夕阳金色的光线斜洒在起伏的沙丘上,壮丽的景色让人惊叹,也让人沉思。椰枣树枝搭建的帐篷、餐厅,再加上现代化的卫生间,吸引了一家家人从城里开着越野汽车去度假。那天正好是周末,十几个帐篷都快住满了。晚饭后有阿曼传统歌舞表演,几个艺人弹奏着欧德琴,敲响阿拉伯鼓,边唱边跳,带来欢乐。我们围坐在点燃的篝火旁,一边和当地人聊天,一边欣赏音乐。沙漠夜晚的风,使人感到一丝凉意。

第二天上午,越野汽车离开度假村,向沙漠深处开去。我们去拜访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贝都因人。突然,车外出现了奔跑的骆驼。它们身体的颜色比较浅,驼峰是单峰的,身材中等,显得很秀气也很灵活,奔跑速度很快。这些骆驼当然不是野骆驼,是贝都因人饲养的。

很快我们就看见了一个个篱笆围成的院子,每个院子都相隔很远。这就是那些现在已经定居的贝都因人的家。院子里有几顶椰枣树枝搭建的长方形的凉棚似的帐篷,非常简陋,也非常原始。

贝都因人是阿拉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常年在沙漠中放牧骆驼和羊群,居无定所,天性喜欢动荡漂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崇尚自由,不驯服,不服从首领的领导,迁移出走的行动时有发生。

汽车刚刚停在院外,便有一群孩子跑出来。我们连忙拿出早已买好的饼干、糖果,递给孩子们。女主人夏姆斯也迎了出来,把我们让进帐篷。大家在毯子上席地而坐,女主人端来水果、椰枣和咖啡。

贝都因人的服装和其他阿曼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妇女脸上戴着黑色羊皮制作的面罩,只露出两只眼睛。当然,也有的贝都因妇女不戴面罩,只是用围巾围住脸的下半部分,露出眼睛。

夏姆斯的丈夫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忙着赛骆驼,一两个月回来一次。二女一男3个孩子都已经上学,每天有校车接送。沙漠里没有电,家里无法点电灯,用的是汽灯。沙漠里也没有水,但送水车定期来免费送水,平时用水箱里的存水。做饭使用液化气,一罐液化气的价格和北京差不多。

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女主人拿出一塑料袋色泽鲜艳的手工编制品,有腰带、腕圈、手链、面具等等,开价一般是一或两个阿曼里亚尔,相当于人民币几十元钱。价格当然不低,但客人必须要买一两件的。这也是作为旅游者访问贝都因人家庭应该支付的一点费用,是一种尊重。

我们本来认为贝都因人比较贫穷,生活的简陋是不言而喻的。但陪同的新闻部的官员说,其实贝都因人都很富有,而且比他们这样的官员还富有,因为他们养骆驼。阿曼人养骆驼的历史非常遥远。现在骆驼在阿曼人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骆驼奶可喝,骆驼肉可食。阿曼人还喜欢赛骆驼,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赛驼大会。一只赛驼的价格高达75000阿曼里亚尔,折合人民币150万元。因此,饲养骆驼已经成为一项利润十分丰厚的行业。赛驼的饲养一般要经过选种、休息、瘦身和跑道适应性训练。训练通常是在饲养的次年开始,赛驼每天10公里的奔跑训练就不是一般养驼人能忍受的。赛驼对饮食也有极高的要求,每天的食谱包括蜂蜜、油脂和牛奶,花费很高。现在,阿曼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骆驼群,纯种骆驼的数量超过了10万头。

游牧生活今天已经使人感觉越来越陌生了。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一些贝都因人搬到城里居住了。但夏姆斯一家离不开沙漠。贝都因人的天性,使他们拒绝城市。况且,沙漠里的生活其实并不差,为什么要离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