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山卫”也叫“营里”,在河北平原上。
相传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这里是滹沱河的水陆码头,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位名叫董青的将军率部在此镇守,中军大营则扎寨于此,因这里的地势经洪水多年的冲刷起伏不平,水草肥美,从远处看去,犹如山峦叠障又好似茂密的山林。各路马步军卒因频繁往来于此,在上传下达当中,差役们的相互问候便形成了到“营里”办事的口语,这便是我村第一次村名的由来。从“营里”更名为“茂山卫”,听父亲讲是缘于一次极其惨苦的保卫战,董青率领各部将士浴血奋战长达数月之久,毗邻的各路兵士几乎全部阵亡,在最后的坚守保卫中他们饮尽了人间苦难,在生命受到极限挑战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这块阵地。在明朝彻底灭亡以后,将士们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自发地酝酿了宁舍妻儿不离董青的行动。真情的感召,使他不得已又收集枣营、报子营、察罗、东马、西马以及深泽的各部残余,接来父母儿女,垦荒种地、更名落户以待来年。所以“茂山卫”后边的卫字就是为了纪念在那次保卫战中以身殉国的烈士们而特定的涵意,后经历史的延续和人员的分流,以上枣营、报子营等各部发展成了现在的县乡村各级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