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老弱者如何安度盛夏

健康提示
2002-06-11 来源:生活时报 北京石景山医院 马庆华 我有话说

孙善明摄


6月22日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就进入盛夏了,此时气温常持续40℃左右,空气潮湿闷热,病菌、微生物、蚊蝇、病媒体大量繁殖,最易使老弱者引发多种疾病,但是若能注重以下防范保健措施,则有助顺利度过这难熬的暑热关。

(一)要早睡早起,适当增加午睡时间:盛夏昼长夜短,老弱者不可熬夜,每天还要保持7~8小时睡眠时间,要早点睡早点起,晨起后迎着初升的太阳户外锻炼,能适应阳气的生长,对人有益。据科学研究调查,盛夏适当午睡(一般一小时左右),一则能弥补夜晚睡眠不足,二则能降低冠心病和脑溢血的发生率。

(二)要注意护阳避免受寒:古代医书《素问集注》告诫人们,春夏要注意养阳。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也说,老年人所以多疾患,皆因春夏取凉过多,饮食太冷。因此老弱者度盛夏冷饮要少吃;用电风扇取凉宜用微风,不可直吹身体;使用空调的家庭,不可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可超过7~8℃,并要注意尽量减少出入空调房间次数,室内应注意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洁。若出汗太多(特别是劳动锻炼之后),切记不可立即洗冷水澡,因为盛夏季节,人体毛细血管扩张,汗毛孔全部开放,突然遇冷,体表血管和汗腺会收缩关闭,使体内存在着的大量余热淤于集体内,易导致中暑。据测定,盛夏洗温水澡,其排汗量约为正常排汗量的25倍,能使汗腺更加通畅,更好地发挥散热功能,把皮肤洗得更干净,有利于防止暑湿并袭而生疖疮。

(三)要科学饮水防止血液浓缩引发心血管疾病:水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水维持着人体内正常生理功能;水和其他物质构成血液、淋巴液,负责把营养输送给全身;由水参与的各种消化液能帮助摄取营养;体内代谢物的清除也有赖于水的帮助;水能保持肺泡的湿润,有利于呼吸;水是全身各关节的润滑剂,更是神经系统的缓冲剂。盛夏时人常常大汗淋漓,特别是劳动锻炼之后,体液消耗极多,若不及时补水会严重影响健康。体内缺水,一则会使血液浓缩、血流变缓、出现血栓,从而加大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率;二则会使尿液浓缩,影响肾脏对毒素的清除,易形成尿结石和尿路感染;三则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四则会使津液减少,使胃肠分泌液更加不足,引起大便干燥,产生内毒素,引发腹胀,头晕等中毒症状。因此,老弱者度盛夏要及时科学补水。老年人对体内缺水反应能力低,若到渴急了才喝水已为时过晚,应采用“多次少饮”的补水方法。这是因为人的体液是逐渐消耗的,所以一次喝水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水中毒”,出现胃肠不适、头晕等症状。

老弱者活动量较少,体内含水量也相对少些,每天补水2500毫升足矣。

(四)要防中暑:当气温超过35℃、天气闷热、湿度大时人就容易中暑,老年人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大脑调节功能和皮肤散热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中暑。重症中暑时,人体表现为高热、肛温可高达41℃,皮肤干而无汗,神智昏迷,患者的心、脑、肾等重要内脏均可受到严重损害。老年人中暑有时与年轻人不同,易出现懒言少语、目呆食滞、与腔隙性脑梗塞症状相似,因此,家人应特别注意。治疗原则是,应将患者立即转移到通风阴凉处,服点怯暑热的药,喝点冷饮,平卧片刻,对有高热的病人,则应立即用冰袋冷敷其头部、腋窝、腹股沟等处迅速降温,送医院救治。

(五)要严把病从口入关:盛夏高温潮湿,有些食物在30℃时放置3—4小时,病菌就能繁殖数倍,液态食物病菌繁殖可多至千倍,若不注意消毒(包括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极易导致肠炎、痢疾。所以在这个肠道病最易发生的季节里,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吃凉拌菜,如凉拌黄瓜、凉拌西红柿、凉拌粉皮时,最好都用开水略焯一下,并应多加些葱、姜、蒜、醋,因为这些食品不仅能调味儿,更有杀菌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