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轮椅上的奇才—斯蒂芬·霍金

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学思想家
2002-08-13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赵文立整理 我有话说

霍金将坐着轮椅来中国


8月16日,素有“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学思想家”之称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斯蒂芬·霍金将来到北京,参加首次在中国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而能够见到霍金的人们无不感到惊诧万分:这位20世纪伟大的科学巨匠,思想虽自由地翱翔于宇宙奥秘的探索中,可他残疾的身躯却蜷缩在狭窄的轮椅里。他的许多天才的理论,也不能为这个时代的人们所理解。

斯蒂芬·霍金是谁

1974年,在英国举行的一次天文学术会议上,一个只有32岁的年轻人对现有的有关宇宙黑洞的理论,提出了令全球天文学界惊愕的革命性挑战。他宣布:黑洞能够释放射线。而根据科学界广为认可的定义,黑洞是一种假设的衰弱星体,其引力之强大足以连光子都无法逃逸,因此不能释放任何东西。这位年轻的天体物理学家进而推论,这种质量极大体积极小的微小黑洞能不断释放亚原子粒子,并在最后能量耗尽时发生爆炸。

事实上,这一结论是在试图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统一起来,而这正是爱因斯坦终其一生都未能获得成功的领域。这个推论还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宇宙在150亿年的时间里由一点扩展为无限,以及为什么它会以一种被称作“宇宙险境”的方式对其本身进行收缩。

这一理想在黑洞研究上无疑是革命性的。1974年,这位年轻的天体物理学家由此成为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9年,他又被任命为剑桥大学卢卡斯讲座教授,这是伟大的古典物理学泰斗牛顿爵士生前担任过的极富荣誉感的职位。

然而谁能相信,提出这一理论的年轻学者竟然是一个躺在轮椅上的患病者。除了思想,他既不能说话,也几乎不能动弹,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依靠右手仅能自由运动的几个手指驱动轮椅,靠一个电脑发音合成器与他人交流。但他却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被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在宇宙学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人物。

他,就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斯蒂芬·霍金。

顽强与命运抗争

1942年1月8日是斯蒂芬·霍金传奇一生的开始,他诞生于英国的牛津,这天恰好是意大利伟大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又是牛顿诞辰300年纪念日。童年的霍金便是一个人们公认的与众不同、极有智慧、非常聪明的怪人。小斯蒂芬从9岁左右起就断定自己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他的房间像是忘我工作的科学家的实验室。

进入牛津大学后,学业对年轻的霍金来说十分轻松,参加赛艇俱乐部便成了他的课余爱好。由于平时疏于学业,热衷饮酒作乐,教师们对霍金的印象并不好。但毕业考试后,负责面试的专门小组却对他格外开恩,使霍金的成绩终于列入头等而得以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慧眼识珠的小组专家罗伯特·伯曼断言:任何人,不管多聪明,都将很快发现霍金远比自己聪明。

不幸的是,进入剑桥第二年,刚刚21岁的霍金被诊断患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种不治之症的结果是患者的瘫痪和死亡。医生告诉他只有两年生命里程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坚毅的霍金开始了他不断与病魔作斗争的历史。同时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他把自己的研究领域确定在宇宙学领域。

还在研究生时期,霍金同当时著名天文学家弗雷斯·霍伊尔的争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人物。早在1971年,他就提出:在宇宙大爆炸后,可能形成数以百万计的微小黑洞,这种黑洞把10亿吨的物质密集于一个比原子还小的质子大小的空间内;它们的质量极大必须运用相对论的规律,而体积极小又必须使用量子力学的规律。1973年,霍金与友人合作出版了这一部著作《宇宙的大型结构》,时至今日仍被视为现代天体物理学的经典之作。

这期间,霍金的身体状况在不断恶化。他已不得不开始使用轮椅,说话除了只有少数亲近的人才能听懂,他的生活和研究必须依靠护士和私人助手的帮助。1985年,霍金接受了气管造口手术,由此他完全丧失了语言能力。但他很快学会了使用先进的发音合成器。借助它,霍金可以写作、交谈、演讲。

霍金的名字广为世人熟知,始于他写的一本有关宇宙学的通俗读物——1988年出版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这本天文科普读物的畅销使深奥的宇宙进入了千千万万人的视野,也牢固树立了霍金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在世科学家的地位。

令人关注的家庭生活

虽然身陷轮椅,但关于霍金的一切,包括他的家庭生活,都成为英国媒体上引人注目的新闻。

回忆往事,霍金曾经说:“真正使我生活改观的是我和一位名叫简·瓦尔德的女士订婚。这使我有了活下去的目标。”类似的表白他还在公开和私下场合里说过无数次。霍金的母亲也回忆道:“斯蒂芬已经病了,简知道这些,这是斯蒂芬的又一次好运:适逢其时遇到适当的人。斯蒂芬极其沮丧,他被告知最多只能再活两年半后,并不想继续用功。可是结识了简使他真正奋发起来。”

1965年,简与霍金结婚,成为他的第一任妻子。至离婚以前,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同时,伴随着霍金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功,他的身体状况却无法避免地一天天走向恶化。简全力以赴,要给霍金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与可怕的疾病做斗争,保证他的研究和思考。也许在连她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情况下,随着霍金的声誉日隆,简也成了全英国最非凡的女人。

所以,当1990年这对夫妇宣布离婚时,全世界都为之惊愕不已,霍金似乎做了一件看来最不得人心的事儿:他抛弃了与他相濡以沫近30年的结发妻子,转而与一个护理他的年轻姑娘结了婚。

今年1月份,曾经在21岁就被医生宣判死刑的科学家霍金,在他现任妻子艾琳娜的陪同下,在家中度过了他的60岁生日。其间,霍金还高兴地和妻子在生日庆祝会上合影。

霍金与他的《时间简史》

霍金的代表作《时间简史》,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巨著。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该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时间简史》的中文译者描述他第一次见到霍金的情景:“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我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废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该书的编者写道,阅读《时间简史》会产生一种恐惧:我们一直在几乎对世界毫无了解的情形下进行着日常生活。我们对于阳光的产生机制,对于将我们束缚在地球上,否则我们就会以涡旋的轨道被抛到太空去的重力,对于我们由之构成并依赖其稳定性的原子思考得很少。除了小孩(只有他们才会不知轻重地问重要的问题),我们中很少有人会用大量时间惊讶自然界为何这个样子;宇宙从何而来或它是否总在这儿;时间会不会有朝一日倒流,并因此导致果先于因;或者人类认识是否有一最终的极限。一些小孩,他们甚至想要知道黑洞是什么样的?物质的最小的部分是什么?为何我们记住过去而不是将来;如果早先是紊乱的,则今天显然是有序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存在一个宇宙?

但仍有不少人评论说,这本书的内容过于艰深,许多读者都没有读完。与之相比,霍金的另一本《果壳里的宇宙》则大量使用图形来解释宇宙学的概念,给读者一种非常直观的印象。

霍金因疾病被困于轮椅上,只能靠语音合成器讲话,却思考着宇宙学最前沿的问题。《果壳里的宇宙》书名源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台词:“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对霍金来说,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