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音乐本身的分析和研究在最近300-400年中已相当深入,但令人惊异的是,关于音乐的某些很简单,甚至十分“初级”的问题,科学家们是迟至最近才找到了比较令人信服的答案。以下是科学家们关于音乐的一些科学新发现——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音乐可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微妙影响。由此有人想当然地推断:背景音乐也定能改善儿童的学习能力。
但英国伦敦教育学院的专家们通过一项新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背景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竟有天壤之别。这就意味着:如果希望通过背景音乐让孩子学习得更好,那么首先就须对背景音乐严作选择。
专家们将受试儿童分成A、B、C3个组。A组儿童欣赏阿尔比诺尼轻柔优美的《慢板》,B组儿童聆听克尔特林的爵士乐《三位一体》,而C组儿童则什么也不听。此后,三组儿童又都接受了阅读理解、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和四则运算测试,而测试内容完全是刚刚新学的新知识。最后的结果显示,平均成绩最优的是A组,其次是C组,而最差的则是B组。
专家们对此作出了如下的解释: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不能像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那样,对孩子的大脑认知机构具有积极作用,相反却有消极作用。此发现的实际意义是提醒家长和老师:为孩子们的学习环境选择一种合适的背景音乐至关重要——要是选不到合适的,那不妨就干脆不要任何音乐。
人对音乐的反应和感觉都是非常独特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在行动和反应上都很迟缓,但在倾听,甚至“想象”音乐时,其行动和反应竟然神奇地恢复正常。如此看来,与其他艺术样式或活动相比,音乐对大脑更具控制力。尽管帕金森氏症患者丧失了意愿和行动之间的联系,但音乐恰恰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并使业已中断的联系重新开通,于是他们有可能在听音乐时有能力起立走动,然而音乐一停又变得寸步难行。此外,音乐,其中特别是“老歌”,还有可能帮助痴呆症患者寻回失去的记忆。这是由于:虽然他们的大脑已丧失了判断、推理能力,但音乐可部分地“激活”大脑的某些区域,并使其至少暂时恢复了部分功能。
据英国交通安全专家所作的一项专题调查,目前有90%的驾车者喜欢边驾车边欣赏音乐,其中有35%的人认为驾车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有助于保持心态的平静,有20%的人认为音乐可使自己在驾车时更为谨慎小心。但在25岁以下的年轻男性驾车者中,情况却并不一样——他们纷纷反映说,他们驾车时喜爱欣赏的音乐常常“诱使”他们开车分心,或下意识地超速驾驶,实际上有不少车祸就是在音乐声中酿成的。这就意味着,某些音乐有可能成为驾车者的“潜在杀手”!专家们经调查后证实:原来,根子出在他们驾车时往往习惯于播放那些年轻男子特别钟情的节奏快速强烈、旋律跳跃奔放,而且带有激动人心歌词的音乐。
据此,英国驾车人协会在专家的帮助下,首次专门设计了“驾车音乐”盒带,其中大多是节奏舒缓、旋律轻松的老歌,如:由美国歌手丹佛唱红的歌词简单的著名乡村歌曲《乡村之路》,由英国女皇乐队演奏的旋律优美的世界名曲《波西尼亚浪漫曲》等等。这些音乐除了能解除驾车人的旅途寂寞外,还能帮助克服紧张和急躁,因而有可能大大降低车祸的发生率!
近些年来,欧美国家的超市平均每年都要为在商场播放的音乐支付总额高达近1亿美元的版税。但英国兰斯特大学心理学家诺斯博士通过一项新研究发现,“超市音乐”有时反而会对超市的生意起负面作用。他建议:超市不宜无选择地在商场乱放音乐,因为不同的音乐对不同的顾客的购物欲可能会带来使人意料未及的影响。
诺斯在研究中特意在当地一家超市的货架上摆放了同等数量且价格、知名度、风味均处在同一档次的法国和德国葡萄酒。按照常理推想,顾客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偏爱和经验予以选购。但有趣的是,当超市大放法国风情音乐时,法国酒的销量就猛增到德国酒的5倍之多,相反当超市大放德国啤酒节音乐时,德国酒的销量又比法国酒大了1倍。如此看来,顾客们似乎倾向于购买那些与音乐相“协调一致”的酒。
值得一提的是,顾客们全然不知内幕。在作统计前,诺斯还询问过一些顾客,超市播放的音乐是否会影响他们对酒类的选购,但几乎没有人对此作出肯定回答,有的甚至还“坚定地”表示:自己购酒从不受任何广告的影响!
诺斯解释说,目前心理学领域流传着一种时髦理论:每个人的所有知识在其大脑里都被浓缩成一个个小小的“单位”,而且这些“知识单位”之间互相都有联系。这就意味着:每当听到法国音乐,就会联想到法国,由此也就可能倾向于选购法国酒。此外,据在美国所作的类似研究,古典音乐会让一部分顾客明显增加购买欲,小夜曲会鼓励一部分男性在为恋人购买礼品时更舍得花钱,轻音乐会驱使一部分顾客倾向于购买便宜货,而摇滚乐则可能迫使一部分顾客在购物过程中出现优柔寡断心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倒抑制了他们的购物欲望。
自从日本一名行为学家多年前发现“工作音乐”(即上班时有意播放音乐)有宽松情绪、提高工作效率之效以后,日本大大小小的工厂、商行、银行都在上班时播放起轻柔的音乐来了,但据几名专家最近对京都地区数百名年轻上班族所作的专题调查,约占4成的接受调查者并没有持赞许态度,他们强调指出:
“工作音乐”反而使他们分了心,导致出错率增加,特别是当从事的工作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
有的“工作音乐”过于舒缓、轻柔,听了直想打瞌睡,反而让人鼓不起劲来。
熟悉的“工作音乐”使人不知不觉地跟着哼唱起来,结果工作场所成了音乐课堂。
不喜欢的音乐让人“欲罢不能”,因而只得硬着头皮听下去,最后情绪受到破坏,工作热情一落千丈。
“工作音乐”固然可以减少员工上班时聊天,但由此也可能减免了所有必要的语言交流,于是员工工作起来似乎都更像机器人,虽然安静,但却显得机械。
“工作音乐”播放时间太长也会使耳朵不堪重负,甚至使听觉器官感到疲劳。
有鉴于此,专家们认为,“工作音乐”并非“万灵药”,理应科学、谨慎地使用。
许多人都知道通过欣赏音乐来宽松情绪,但误以为听听音乐、唱唱歌曲或者玩玩乐器并没有什么大学问。实际上,如何利用音乐来缓解压力是一门专门的科学。美国著名音乐治疗专家纪兰诺修女在国际音乐治疗学研讨会上指出: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通过大脑感应可引发情绪反应,并进一步影响生理状态,如果懂得如何控制反应过程,便能利用音乐来有效松弛神经。
这位专家强调,由于个性和背景的不尽相同,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也会千差万别,由此相同的音乐对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此说来,音乐测量师必须经过专门、特殊的训练。
一般人认为,如果心情悲伤,那么听听快乐的音乐就会心情好转,但事实上研究表明:这只会使情绪变得更为抑郁。正确的做法是:相反应当选择与当时的心情相“吻合”或“一致”的音乐,目的是促使其产生所谓的“知音现象”。在一次对14名刚刚因失恋而不能自拔的年轻人的实验中,专家们证实,在欣赏了几首旋律轻快的轻音乐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悲哀之中,然而当他们在倾听了那首充满了忧伤和凄凉的《徒然小夜曲》后,却似乎找到了“知音”,其中的12人的负面情绪居然奇迹般地得以减轻!此外,专家们还发现,对付一般性的情绪紧张,欣赏节奏舒缓的“悲乐”比欣赏轻音乐也来得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