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到不带半点的夸张,没有任何的文字修饰。这也是一个令人难以言说的故事,它的底蕴到底是什么呢?或许读它的人自有自己的评判尺度和标准……
Z君是我的大学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他在美国哈佛大学读完历史学博士,现在某院某所任副所长。他的儿子在美国出生,是个当然的美国公民。
天气很好,我一直想去故宫逛逛,自然想到约懂历史的Z君同去,也好有个人讲解讲解,增加一点趣味。Z君昨天明明同意了,今天却又反悔了,他倒不隐瞒,在电话里跟我说:“我翻了半天,全家只找出十几块钱。”
“不用了,今天我请客。”我知道他们的单位收入不高。
Z君却又有了附加条件:“我必须带着儿子,他放假了,我得监护。”
“当然,这也不成问题。”
就这样,Z君终于在故宫的后门和我会合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父子俩脚上的凉鞋,破旧、样式过时,至少有3年的历史了。孩子身上的衣服也很旧,尺寸也显然不合适了。
我买了门票,进得门去,一路上拉些家常。Z君很苦恼,说单位分不到房子,老婆看见人家都忙活着房子车子票子,总是抱怨他无能。好容易咬咬牙决定买房子,看了一处县里的小区,2千多一平米,仍然是买不起……
眼看时间快中午了,我提议给孩子吃麦当劳,Z君说儿子吃麦当劳就像过年一样高兴。我拉着9岁孩子的小手找到景山后街也没有找到麦当劳。Z君一再说:“算了吧,我们就在路边上吃碗面条算了,才5元钱。不要让阿姨破费。”孩子听完,小脸立刻耷拉下来,失望得要哭的样子。我心里发酸,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却吃不上美国人都吃厌了的汉堡包,这是为了什么?只因为他的父亲选择了回国?或者说他的父亲选择了回国做学问?
我到底还是硬拉着父子俩找到一家麦当劳,孩子狼吞虎咽了两个巨无霸。看着他那样子,我下定决心这个暑假一定要再带他来一次……
这个故事不是我的亲历,是邻居讲给我的。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甚至有些乏味的故事。我们相对无言,幽幽的灯在悠悠地摇曳着心境,尾随出一连串的“疑问”。他对自己的工作为什么没有怨言?他为什么要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回来?对于这样一个不能免俗的妻子该理解她还是埋怨她?是什么信念和力量让这些只挣2000元的知识分子们安于清贫?什么时候,才能给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一个相对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该抱怨吗?或许我们应该庆幸还有这样一些人撑着中国的“文化”?
或者,这里应了一位作家的格言:“有一种伟大叫清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