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北京晚报》上,一个姓那的读者抱怨说,她两年前购买的三星摄像机可外开的小屏幕接触不良,看到商家为答谢老顾客推出“马拉松”服务,便联系好去维修。售后服务人员态度挺好,可是维修工作一直不顺利。送修、打电话、现场等待,前后折腾了一个多月,报修的老毛病终于见好,却又添了磁带盒不能开启的新毛病。不由得让人感慨:到底谁在马拉松?
像这样售后服务不到位的事情多得实在不值一提。但是,当我不经意地和一个业内的朋友谈起此事时,没承想他几句话道出其中曲直,才明白被同声谴责的售后服务部门原来也是满腹的辛酸。
为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相当多的企业向消费者提供了各种承诺。为了兑现这此承诺,必须建立庞大的售后服务网络来执行,但是,这些品牌自己并没有完全承担售后服务网络的巨大投入,大部分以吸收各类小型维修企业加盟售后服务网络的方式来操作,这实际上就形成了以商品为纽带的厂家、商家、用户、售后服务四角关系。
在这四角中,用户显然处于上帝的核心位置,厂家和商家经过多年的磨合也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合作关系,相对来说,维护品牌形象的重担落在了售后服务企业身上。用户肯定是得罪不得,厂家又对售后服务人员明确了多项罚款条件。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售后服务企业只能战战兢兢地为用户提供着厂家标榜的“星级服务”。
但是在这种严格“管理”的背后,售后服务企业的辛酸却无人知晓。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生产厂家的利润越来越少,对售后服务的结算额也普遍降低。此外,有些厂家零配件供应滞后,售后服务企业为了按时完成维修任务、避免投诉和罚款,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使用其他品牌或修理过的零配件,有的甚至到关系好的商家那里去拆待售商品的零件,先装上再说。凡此种种,虽说是夹心饼干情不得已,但是都导致了工作人员不稳定,维修质量参差不齐,但长此以往,一旦售后服务网络不能托底,向消费者的承诺成为一纸空文,必定使用户对品牌产生信任危机,到那时再严格的管理、再风光的做秀都无法留住用户的心。
还是希望我们的品牌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减少维修的压力。在当前离不开售后服务网络的情况下,还是以精诚合作的心态多体贴这辛酸的第四只角,毕竟品牌的形象还需要他们去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