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王承刚
今年50出头的编剧王承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激情。尽管他的咽喉曾做过手术,并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但这并没能阻止王承刚谈到戏剧创作时的狂热。身材魁梧的王承刚有个爱吸烟的习惯,他说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时常处于昂奋期。
《悲情红与黑》是王承刚不久前创作的20集电视剧,目前这部片子已近封镜之际,这是他的第N部作品了。屈指算来,从王承刚于上戏戏文系毕业以来,从话剧到电影再至电视剧,一路上斩荆披棘,他已获得了不少骄人战绩。除了诸如文化奖、曹禺奖、编剧奖之外,王承刚亲自抚养的“孩子”也已一个个长大成人,并得到观众的认可,这里有《中英街》,有《乌丫传说》,还有《情感阴谋》。记者此次与王承刚的对话就是从他新诞生不久的《悲情红与黑》开始的。
王承刚的外型怎么看也像山东大汉,加上他双耳已近垂肩的特征,就更加显得大气满城。可是一脱口,江苏人所特有的灵气就把王承刚拽回了金陵老家。
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中国的电视剧无外乎警匪戏、古装戏、言情剧等几方面。但不论何种形式,王承刚认为就目前的电视作品而言,多数并不极致。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很大,他们往往要借助某种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在笑与哭中,哭更能直接爽快地把内心积压的重负得以释放,所以我把《悲情红与黑》定位在中国的首部悲情片。”王承刚说,“这是一部让人可以从头哭到尾的电视剧,它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感人肺腑。”
王承刚是话剧编剧出身,话剧的一种解释就是“当众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话剧的编剧往往也最理解观众需要什么。“这与纯文学作家的出发点是截然不同的,编剧要时刻知道观众这一时期最需求什么样的作品。”王承刚说。
所以王承刚给自己的要求就是不断创新,不跟别人的风。
王承刚说要当个好编剧,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天时就是对大形势的判断,要知道下面一段时间社会上将需求哪一类题材的作品;地利就是对观众心理的研判,要知道观众想看什么样的片子;人和就是要有技术精良的作品,不能观众需要你,而你却怎么也提不起来。”
为了了解观众的收视心理,王承刚曾动用了大量的时间调阅过大量的电视剧。结果他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日本的电视剧多是12—14集。后来在与日本人的聊天中,王承刚找到了答案,“人的忍耐期为3周左右,而日本人的工作日是5天,周六周日他们还要去郊游,所以日剧的集数多为12—14集。”
记者谈到张纪中的大作《笑傲江湖》与《激情燃烧的岁月》之间的关系。王承刚这样解释道,《笑傲江湖》是张纪中准备打市场的影片,《激情燃烧的岁月》则因为主旋律的特征而成为他准备拿奖的作品。结果由于金庸的作品看过的人太多,每个人对《笑傲江湖》的理解又不尽然,所以《笑傲江湖》成了败笔。相反,那个时段各地电视台缺乏质量较高的主旋律作品,《激情燃烧的岁月》正好补了这个空。一时间,几十家电视台争相转播的场面出现,一轮不行再来两轮、三轮。
王承刚说,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作用。
《悲情红与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男主人公曾火冰与女主人公季嫣然相亲相爱,曾火冰更因季父的势力如日中天。一天,由于季父的西去而使曾火冰一落千丈。痛苦中,曾火冰在姐姐的劝告下又选了颇有背景的文小雪作女友。在与两个女人走钢丝的过程中,利欲熏心的曾火冰投向了文小雪一边。此时,季嫣然已产下曾子。多年的他乡生活随文父的升官而结束,曾火冰又来到了土生土长的城市。不经意间,曾火冰与季嫣然相逢了。为了不使自己的前程断送,曾火冰将魔掌伸向了季嫣然与自己的亲生孩子。在最后的紧要关头,曾火冰被良知唤醒,重新回到了季嫣然的身旁。
王承刚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并没有具体的人物原型,他是凭着感觉一气呵成的。“后来许多朋友听完作品后都非常惊讶,他们问我怎么会把他们的影子写进剧本?”王承刚说。
“我们每个男人可能没有在两个女人身上走钢丝的经历,而我们每当面对利益与权力时,总是处于魔鬼与天使的争斗之中,这种感觉就是《悲情红与黑》所要体现的。”王承刚深深吐了口刚吸入嘴里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