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地震教育基地冷冷清清

2003-07-29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实习记者 蒋理 文/摄 我有话说


1、教育馆里有什么

在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国地震科普教育馆,走进防震自救展区,记者吓了一跳:怎么有两个人躺在地上?该馆的智慧小姐介绍说,这是两个很像真人的模特——急救展示模特。主要是用于展示地震救助中的正确的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方法。

记者自认为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少,于是自告奋勇地要求展示一下。当记者摁住模特的胸口使劲挤压的时候,模特旁边仪器上的红灯亮了,记者正感到疑惑的时候,智慧小姐说,红灯亮了表示你按的部位和力度有问题。于是,她蹲下身来,右手中指放在模特的肋骨上,然后顺着肋沟自然上滑到左右肋骨的交汇处,再用左手放在右手上,匀力挤压。这时,旁边的绿灯亮起来了,表示整个过程完全正确。在智慧小姐的指导下,记者终于成功完成了一次心肺复苏演示。智小姐告诉记者,模特是展馆从瑞士进口的,一个就要1万多元呢。

展馆当中,地震波记录仪也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它通过一系列的仪器,可以将接收到的地震波通过波形图直观地在电脑上表现出来。其实它就是常规地震观测站当中的观测仪的缩小版。

记者在仪器旁边跺了一下脚,屏幕上立刻出现了相关的记录图谱。图谱上的振幅越大,则震动越强。当工作人员将唐山地震动模拟波输入仪器的时候,连图谱都已经无法完整记录了,可见其地震强度之大。

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模拟影院。它通过模拟地震波的输出,结合座椅的摇晃和穹隆银幕的播放,可以让观众真实体会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著名地震的情况。让人们感觉到地震的力量,加强对地震的重视,提高防震自救意识。

在走访的过程当中,地震局的刘工程师和智慧小姐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图表,上面用非常直观的条形图记录了自1985年以来我国地震发生的情况。从这个图表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大概每隔5年,我国就会出现一次地震高发期。而2003年及以后的几年正好处在这样的危险期当中。智慧小姐说,在这个展馆认真看过演示和听了讲解,市民们就能够掌握足够的地震科普知识,在可能出现的地震中也会应对有方了。

但是记者看到,虽然展览已经应用上了不少高科技的元素,但是整个展区一共只有900平米,显得比较小。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高技术的仪器外,基本都是更为呆板的展板,缺乏真正的能让参观者参与到其中的项目。

比如,能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演习灾难中自救的模拟场景等。两个展示自救技巧的模特,也在某种程度上与地震缺乏紧密的联系,仿佛是在任何灾难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的自救技术展示而已,缺乏地震自救的独特性。

此外,当记者在地震教育基地外随机采访一位来香山旅游的游客时,他认为:科普馆的门票为40元,即使加上一场模拟电影,对一般市民来说,也显得贵了一些。

在介绍中,智慧小姐也曾说到,地震局的有关领导也看到了地震科普馆的有关问题,地震科普教育馆的二期工程正在筹划当中,但是由于客流量不大,所以资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可见,在市民防震意识的提高和科普馆的周转与扩大问题上,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现在摆在地震教育基地面前的一个不小课题。

2、地震教育基地门前冷落

记者在走访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时发现,除了一些工作人员,整个基地里没有其他参观者和游客,显得格外冷清。

当记者问到游客数量问题的时候,智小姐略带无奈地说,一般情况下,一天也就是几个人前来参观。周末情况好一些,但也只是十几个人而已。基地的黄金时期是在每年的暑假,这时候会有一些北京内外的旅游团和夏令营前来参观,但今年由于“非典”的影响,参观人数也大为下降了。

智慧小姐认为,基地游客人气不旺,是由于市民的地震意识不强造成的。由于北京历史上极少出现地震,所以市民们都认为地震离自己很远,地震知识和自救方法对自己的用处不大。没有经历过痛苦,也就没有痛定思痛了。地震意识非常强的日本人也是在一次次的地震的摧残后才懂得了防震自救的重要性。但这不是我们要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是我们的目的。

智慧小姐说,其实地震和“非典”一样是一种突发性的灾难。当“非典”在广州疯狂蔓延的时候,北京市民并没有任何慌张,因为他们觉得离自己还很远。但当“非典”突然出现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市民们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损失很大。地震也是这样。

智小姐说,不希望“非典”这样的遭遇重现在地震身上。因此,市民们一定要加强防震意识,特别是对孩子。加强防震意识,增加自救本领,对大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3、警惕:地震消息是谣言

刘工程师和智慧小姐提醒说,切莫轻信他人的地震预报。特别是那些说得特别肯定、特别确定的预测,这往往是一些人在散布谣言。

地震预测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地震之所以能够造成这么大的灾难,和它自身的难以预测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知道地震预测有相当的难度,连科学家们也无法完全确认。

4、棘手:预报与错报

地震预测虽然很难,但并不是完全不可以预测的。我国就曾经不止一次地成功预测过地震的发生,为国家和人们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由于地震预测的高难度和不确定性,使得在预测过程当中常常出现一些错报,而一旦错报,对当地的生产生活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而错报造成的责任也是相关单位和个人不愿承担和承担不起的。有关人士透露说,在今天,我们的许多预测机构都宁愿不报,也要杜绝错报。这种情况之下,地震预测就形同虚设了。

如何将地震预测制度化、科学化,将地震预测责任合理化、公平化,是目前地震研究当中面临的棘手问题。

5、问题:维护和更新防震设施

在采访当中,有关人士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因为修建地铁,工地附近的白家潭地震观测站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观测站周围的一些地表特征被破坏,这使得白家潭地震观测站基本丧失了功能。

智小姐说,地震观测本来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对周边的地表特征要求也比较高。一旦周围地表的物理特征发生变化,则会对观测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如果因为其他的建设就牺牲这些防震和地震观测设施的话,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6、欣喜:防震新产品不断出现

建筑是防震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最新的防震设施是隔震垫,它可以有效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物的摧毁。现在欧美国家的建筑中应用比较广泛。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使用了,但是由于费用昂贵,所以尚未普及。

7、新观念:爱护草坪

智慧小姐特别提到了城市建设当中的绿地和草坪,她说,这些平时看来仅仅为了美观的地方,其实也承担着不一般的防震救援作用。当地震发生的时候,这些比较空旷和平整的地方就是地震救援棚的临时搭建地,是人们在灾难中的避难场所。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产生活当中,必须爱护这些绿地和草坪,决不能因为建设而随意占用绿地和草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