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众多职业,我究竟该做什么;做得很好,老板为何炒我鱿鱼;职场新人,在勾心斗角的办公室环境中如何生存;频频跳槽,年龄大了怎么办……很多人因此被搅乱了头脑,整日为工作所累,患上了“职业病”。
职业指导师于是应运而生,它的职责就是帮助在工作上遇到困惑的人拨开迷雾,为其提供更全面、更客观的信息,更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白玲,资深职业咨询师,现为北京白玲工作室首席咨询师,1998年开始从事职业咨询工作,至今已为近300人做过“一对一”职业咨询。
在美林花园幽雅的办公室里,白玲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在职业上产生困惑的人越来越多,但对于职业指导还是有些误解的。有些人把职业咨询理解为,我在工作上遇到麻烦了,你告诉我现在该怎么办?也有人认为,职业咨询就是坐在那儿说说就行了。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职业指导或者说职业咨询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咨询者的一些潜质或问题,通过咨询师的分析,来帮助咨询者了解自己,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这其中涉及到三个关键技术:一是诊断技术,这是一个“把脉”的过程,也就是与咨询师互认,咨询师要尽快判断其“病情”和咨询重点;二是人才评估技术,一般是通过素质测评手段来完成,比如心理测验和评价中心技术,单是心理测验就需要2个多小时,做几百道测试题。三是咨询技术,做完测评之后还有一个多小时的对话,这就是研究“病源”,开出“药方”。但是并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一个深度的引导过程,“助人自助”需要很高明的咨询方法。这三个技术的应用都是很多专家心血的凝聚,是人生经验的积累,所以,职业咨询工作并不是像看上去的那样,“谈笑间,问题就拜拜了。”
刚开始做职业咨询时,是因为大家都意识到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很大,也都比较有信心。但是,因为大多数的人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困惑时,还没有寻求职业咨询师帮助的习惯,加上当时的收费是570元(测评加咨询)一次,很多人认为太贵了,打个电话来咨询过后,就被这个价钱吓跑了。
另一方面,由于收入少,很多公司纷纷转向了收益较大的企业咨询。我是真的热爱这个工作,尽管收入不算高,作息不规律,但还是坚持做了下来。我喜欢看到他们眉头紧锁着来,高高兴兴、踌躇满志地离开的样子,自己也产生了成就感。我认为这还是比较“养”人的,你在帮助别人找到问题的时候,自己也从中受到了启发。
我目前面对的咨询对象主要是企业的中高级白领阶层,当然,现在是很少有人和我讨价还价了,这还是与职业咨询确实起到了作用有关。做职业咨询并不是揭短,所以越真实地面对咨询师越好。有一次,一个在外企工作的男士来咨询时说,他的同事懒,不听他的指挥等。在做了评估以后,结果显示他个人比较追求完美,并长期回避失败,或者说把结果看得太重。其实,有很多人都是不敢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尤其是弱点。在发现问题所在之后,他有点明白了,是目标与个性发生了冲突,是变目标还是调整性格,虽然两者对他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他已经知道该怎么走。
当然,我也有受挫的时候。有一次,一名军人来咨询,他只说自己面临转业,不知道究竟是自己做老板,还是去打工。我怎么和他交流,他都不再说话,就是静静地听着。最后,虽然他没有抱怨说不好,但我还是觉得有挫败感,因为我对他的情况实在不了解,也不知道我说的话到底有多少对他是有用的。
所以,对于刚从事这一行的人来说,苦练内功就显得尤为重要。既然是指导别人,先要把自己给调节好了,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前不是说有的什么热线的主持人自杀了,什么人跳楼了吗,他们都是没把自己的心态摆好就“上阵了”。别人遇到困惑可以找咨询师,那么咨询师遇到困惑该找谁呢?这就是职业指导师或者说咨询师要“苦练内功”的地方,知道谁能帮助自己,懂得“自救”的方法。
职业咨询师是一个比较耗人心血的职业,投机取巧是不行的,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除了较深厚的文化功底,在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或者社会学等方面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还要有很高的悟性。我经常反省自己,就像那几个经典的问题,我的目的是什么,我最适合要做什么等等。还要有很强的倾听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很多咨询者都是带着很大的职业压力来的,咨询师经常接受的就是这个,因而要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如果做的工作比较单一,就不太能够理解各行各业的企业环境和它的游戏规则。尤其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自己的“层次”太低是没法给他们做指导的。作为天天做着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咨询师还要有亲和力,有信任感,容易与别人拉近距离。
还有一点就是,职业指导师是分好多类的,好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高级职业指导师估计能拿到万元以上,相对它的职业要求来说,不能算作挣大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