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宝宝的呱呱坠地,年轻的父母既兴奋又不安,面对襁褓中的小婴儿,初为父母的喜悦常会被种种担心替代:小宝宝听力正常吗?
小儿出生时已具有感觉外界声波的能力,新生儿出生时鼓室无空气,听力低下,3—7天后听觉已相当好了。在耳边大声呼叫、摇铃时可引起宝宝睁眼、闭眼、惊吓、呼吸加快或减慢等反应。突然听到声音,宝宝还可出现两上肢外展并伸直,手指张开,然后上肢曲屈呈拥抱反射,这些可作为新生儿听力检查的指标。小儿2—3个月时,每次吃奶前听音乐,经1个月左右,只要听到音乐声,婴儿即有吸吮动作,反之,则要考虑听力障碍。3—4个月的小儿,听力与视力的反射已建立,小儿听到声音可转头找声源。8个月左右的小儿如听力正常,已能理解一些简单的词语,如灯在哪儿,叫名字会转头等。
如果一个半月的宝宝对铃声没有反应,6个月的孩子对自己手摇玩具发出的声音反应淡漠,8个月的孩子听到别人叫他的名字无动于衷,则说明有听力障碍。先天性耳聋的婴儿不如正常婴儿活泼,不会咿呀学语,且习惯用眼睛观察成人的口唇动作、手势来理解成人的意思。
孕妇在孕期用过庆大霉素或链霉素,新生儿或婴儿期用过上述药物者,父母对这些孩子要特别注意,因其可影响听神经。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电测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进一步的检查。
我国现有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位居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其中仅7岁以下聋儿就有80万,多数都不同程度地留有残余听力。听力障碍的患儿应该尽量在此阶段实行听力补偿,进行听力训练,且越早越好。如果新生儿期听力丧失而未能在16—24个月前开始治疗,常会危及婴儿早期语言及学习能力形成,如果错过幼年学期,则将终身成为聋哑残疾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儿童从新生儿开始就应该接受听力检查,早期进行科学语言训练,以达到聋而不哑,提高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