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琦答应每月资助银子30两,合42银元。于是在1907年春末,蔡元培随同中国驻德国公使前往柏林。但是公使馆只应允照顾食宿,不提供职务和薪金。
眼看财路不济,怎么办好呢?蔡元培做了一个当时不无风险的决定:既不求“官费”,也不用老家变卖家产筹办“私费”,而以在国外“爬格子”著述编译所得稿酬、编辑费,自筹留学费用。这是我国知识阶层中,最早采取“爬格子”半工半读留学方式而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他通过同乡挚友张元济向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商务印书馆特约蔡元培在欧洲为该馆著文或编译,按照千字3元(编译)和5元(著述)的标准,每月致稿酬100银元(约合今6000元)。一部分汇款到德国给蔡元培作为留学费用,一部分交国内妻儿作为家用。
1913年蔡元培又赴法国,商务印书馆继续约稿付酬,以编译费支持他在欧洲游学考察。1916年冬,蔡元培由欧洲归国,转年1月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摘自陈明远著《文化人与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