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呼唤鲜活深刻的文学形象

2001-05-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在最近召开的“世纪之交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研讨会”上,很多学者、作家认为,当前文学创作缺少精品同文学人物形象的“弱化”有很大关系。文学创作中高度个性化的人物形象、鲜活的艺术典型的缺失,意味着文坛喧嚣与躁动中的苍白与贫困。

有学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文学人物形象的弱化是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淡化的一个结果。这既表现为商业化的喜剧意识和喜剧精神逐渐取代现实主义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更表现为对社会深层现实关心的缺乏和对社会主体(工农)关怀热情的减退。也有学者认为,市场经济浪潮推动了消费文化的发展,社会的浮躁必然带来文学的浮躁;创作的私人化、商业化与文学“经典”的缺席和文学人物形象审美价值的消解也有因果关系。

(《文学报》2001.5.17张恒学 熊元义 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