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有不少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但两幢伟厦之间却常见穷人搭建的破窝棚;班加罗尔的软件公司与美国硅谷几近接轨,可是步出这些现代化智能大楼,没几步又是一片沿街摆卖的破旧摊档,牛车、马车挤满一路。还有,无论在风华绝代的泰姬陵,还是在气势恢弘的古皇宫,不管你走到哪里,总会有一群一群的乞丐如影相随。当中有白发苍苍、弯腰驼背的老人,更多的是七八岁的儿童。尤其是那些看上去只有十几岁的小姑娘,怀中抱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婴儿在讨乞更是让人不忍。令人奇怪的是,他们从来不会越雷池半步。
印度乞丐很多,却极少抢劫和偷窃。印度的穷人越穷越认命,越虔诚地拜祭神灵,他们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有非分之举。
印度究竟有多少穷人?多少富人?当我们在采访中提出这个问题时,印度外交部的官员说,全国大概有6至7亿是穷人,其中有2.5亿人生活在最低贫困线以下;中产阶级约有2至3亿人,而富人约有500万。接受我们采访的印度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加塞尔先生说,大街上开轻型摩托车的大都属于中产阶级,拥有私人汽车的算是富人,走路的则是穷人。
印度人的居住状况可说是贫富反差的集中体现。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富人区一幢幢风格独特的私人别墅点缀在树荫之中,绿草茵茵,繁花盛放,松鼠闲跳,决不亚于任何发达国家的住宅区。
当然,富人也是分为三六九等的。新华社驻新德里首席记者熊昌义先生告诉我们,他驻新德里两年多,拜访过印度真正有钱人的家,往往都拥有偌大的花园、树林和湖泊,就像一座私家大公园,还有成群的仆人。
而占人口一大半的穷人,住的条件相当恶劣。新德里、孟买等大都市都有好几处面积颇大的贫民窟,挤满了一排排低矮的用泥坯、破布、烂席搭起的破房,里面大都空荡荡,一张席子,一幅神像,除此之外什么东西也没有。而沿街各处见缝插针建起的破房,举目可见。
印度的贫富悬殊到了极至,竟会表现为井水河水、截然分明。步出新德里或孟买的机场,机场设施不见得好,但人的气质却很特别。亲友相见的,拥抱接吻,一派英国绅士风度;举牌候客的,彬彬有礼,绝无喧哗失态之举。因为,乘飞机的都不会是穷人,穷人绝不会出现在机场上。
印度资助穷人的政策,也同其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一样,着眼于长远目标。即普及教育,提高识字率。此外,各级政府也实行对穷人优惠贷款等措施,鼓励他们购买化肥、运输工具,开展家庭手工业,在特别贫困地区还提供粮食、饮用水等福利。但是,要缩小贫富差距,无疑又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广州日报》2001.5.19何向芹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