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出抽象空洞让哲学生动有趣

2001-07-2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读者看到的这幅图既不是儿童连环画,也不是图说寓言故事一类的书籍,它是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哲学基础知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书中的一页内容。此书将生动、有趣的事例与哲学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单调、枯燥的哲学变得趣味盎然。因此,它的出版给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哲学教学带来了一缕春风。此书的主编王霁教授在谈到这本教材时说,用创新的方法对十几岁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要让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加强正确的哲学方法论的教育,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他强调,这本教材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创新”二字,即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

内容上的“创新”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针对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特点,教材始终把学生摆进去,使哲学课讲授的内容贴近学生,深入浅出,解决好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讲世界,是讲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不是抽象的与人无关的世界;讲社会,是青年人特别是即将进入社会的中职学生所要了解的社会;讲人生,是21世纪生活于现实社会的青年人的人生。书中所讲知识、所举事例贴近学生的生活,涉及到他们既关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这让他们感到哲学能把熟知变成真知,因而使他们觉得学习哲学知识对他们观察生活、观察人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二,淡化哲学理论本身的论证、推演,以实例讲述观点,并把观点落实到做人做事的方法上。对概念不下定义,采用叙述式而不是定义式的阐述方法,是本教材的重要特色。用事实实例说明观点,是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个观点对他做人、做事有指导意义,引导学生对观点的实际运用,而不是抽象地讨论概念与概念的关系,或背诵原理的内容,就像学习数学原理要落实在解题能力上一样。

第三,突出时代和社会面临的迫切且带倾向性的问题,解决好哲学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问题。人与世界,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当代的重要问题。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大自然不断地对人类进行报复,过去常讲改造自然,现在必须善待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早已来临,它从根本上不同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因此,人类的哲学思维也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如何讲解矛盾、斗争、联系、发展,都需要有新的观点、方法、事例,矛盾的斗争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政治对抗、政治斗争;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型时期,因社会变化而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对青年人的冲击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如何用正确的哲学思维观察和处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教学正是在不回避社会上各种现象,尤其是一些不良现象的前提下,把一种现象放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去看待,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

第四,把邓小平理论中的哲学命题、第三代领导集体近年来提出的有关哲学观点,融入和渗透到哲学基础知识中去。例如,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个代表”、“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论述,教学大纲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反映。

形式上的“创新”也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叙述方式上,语言通俗易懂;谋局布篇上,正文与辅文相结合。正文简练,内容只占1/3,辅文内容丰富,占2/3,意在通过用大量的事例、材料去引导学生明白深奥的哲学原理。

第二,图文相结合。适时地运用插图,不仅能活跃内容,而且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内容。如在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条目下,有一幅这样的漫画,画的是一老一少,老奶奶说:“我掉牙了”。小姑娘说:“奶奶,您别难过,我也掉牙了!”(见下图)虽然同是掉牙,但本质是不同的,学生一看便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三,随时穿插思考题,“想一想”、“议一议”随处可见。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如在讲到“度”的问题时,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在社会生活当中,不同质事物的区分,其数量界限不像自然科学那样严格和确定。比如好人和坏人、青年人和中年人、健康人和病人等等,是否可以由此断定在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质变没有自己的‘度’?”

第四,大量运用名人名言,说明哲学原理。如讲到个人离不开社会时,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能不在社会里生存的人,不是禽兽就是神明。”

王霁教授认为,哲学不仅教人聪明、会做事,而且要教会人们如何做人。以往的哲学教科书受原苏联哲学的影响,有见物不见人、只讲世界观不讲人生观、价值观的缺陷。现在的新教材就是要改变原来的状况,达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即做人与做事相结合。本教材力图在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解决好如何做人的问题的同时,加强正确的哲学方法论的教育,解决好如何做事的问题。如何做人(品质)与如何做事(能力)是人生的两大问题,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品质好、能力强、具有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新世纪人才。

(《教育与职业》2001年第7期黄国清文,《哲学基础知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王霁肖和平主编2001年5月出版定价:9.5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