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浦江天使”

2001-08-1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2001年6月26日,69岁的吴景华从江泽民总书记手中接过第38届南丁格尔奖章。

自幼生活在上海的吴景华,1952年从上海市太和高级助产学校毕业,刚满20岁的她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上海来到宁夏。

在银川市区的医院工作时,吴景华不只担负起了助产士的责任,还每天6点半就到医院,挑着两大桶热水,给病人们倒水、洗脸、喂饭。冬天,银川的最低温度降至零下20度,病房里每天都要生炉子,这成为吴景华的大难题;吃不惯羊肉,每天就着咸菜吃面食……

由于条件艰苦,不少同来的上海人离开宁夏,吴景华也曾想报考兰州的大学。1954年生下孩子不久,她乘了七天七夜的汽车,去兰州赶考。奶水涨了,就找借口请司机停一会;肚子饿了,就啃几个“铁窝窝”。考试结束,她上榜了!可是,第二天,名字却又被涂掉了——一位有关系的考生顶替了她!

吴景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银川,心里暗下决心:“我不考了,我就干一辈子护士,行行出状元,我就不相信我干不出名堂来!”

吴景华这一干就干了将近半个世纪。

60年代初,吴景华随农村巡回医疗队在回族聚居的同心县工作。一天夜里,预旺公社有一个难产孕妇急需抢救。吴景华和另外一位大夫赶七八十里山路,一路跌跌撞撞来到病人家里时,天已经大亮,她俩的脚痛得不敢挨地。看到痛苦的产妇,她俩忍着疼痛立即投入到工作中:打扫房间、消毒、布置临时手术室……经过一番紧张的手术,孩子顺利降生了。但是产妇却还是一脸痛苦:尿潴留,尿道不通!

怎么办?大家还在迟疑,吴景华果断地说:“用嘴吸吧!”一边就把嘴凑了上去。就这样,她俩轮着用嘴吸,把滞留在产妇体内的尿液,一点一点地给吸了出来……

50年代中期,吴景华在结核科当护士长。许多护士都不想去结核科工作,面对病人,也会流露出厌恶的表情。病人觉得受到歧视,加上病痛的折磨,他们也会经常与护士“作对”,而在吴景华面前,他们却是服服贴贴。原来,吴景华不但跟他们聊家常,还出钱买来炖嫩鸡,天冷了还给他们添置衣服。当时吴景华月收入只有18元。

为了病人,吴景华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刚生下孩子才20天的她,给大面积烧伤患者无偿献出了400CC血;她曾把患斑秃症的小孩带回家,清洗化脓的头部,买新衣服、新玩具;她曾替交不起住院费的病人代交住院费……自有公假以来,吴景华有188个补休日没有休息。

吴景华对护士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天,医院送来了一位肝硬化的煤矿工人,全身黑透,病人躺着的白色床单上不到两分钟,就完全黑透了。周围的护士都远远躲着,谁也不愿靠近。正在查房的吴景华看见了,她立即帮助病人脱下衣服,穿上烤干的衣服,换上干净床单。

医院里的护士每年都要进行“三基”训练考试。静脉注射应该在护士之间相互操作,在考试时,由于紧张,经常出现连扎几针都扎不进去的情形。这时,已升任主任护师的吴景华总是一边安慰,一边伸出自己的胳膊。每一场考试下来,她身上都会留下十几个针孔。护士向她道歉时,她总是很和蔼地说:“只要你们别把多余的针眼扎到病人身上,我也就满意了。”

7年前,吴景华罹患乳腺癌、子宫癌,前后做了三次大手术。但手术后不到一年,同事们又在医院里看到了她一阵风似的身影。(2001.8.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