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最近在太湖西岸江苏宜兴堰头镇堰南村发掘一处良渚文化遗址时,首次发现了“山”字型符号。这些符号是在位于该遗址中心的贵族墓穴南面约4米宽、30米长的范围内发现的,它们和一些“短竖”型图案排列在红褐色的硬土上。考古专家推测其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记事用的符号,并认为这组符号的年代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两者间是否有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在河南省新密市曲梁乡大樊庄古城寨村发现面积达17万平方米、保存完整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城址仍较好地保存着南、北、东三面城墙和南北相对两个城门缺口。城址中的大型宫殿基址和大型廊庑式建筑在中原地区龙山时期城址中十分罕见,尤其是现存高大的城墙和先进的板筑技术为其它同期城址所不及。
经有关部门对浙江省天台山出土的大量恐龙蛋、骨化石研究后发现,在距今1亿年前后的浙江天台盆地,曾经生存着多种恐龙:体长10多米的食草蜥脚类恐龙、比鸡稍大的食肉兽脚类恐龙、身上有甲片的甲龙、靠2条腿走路的鸟脚类恐龙……当时天台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恐龙的繁衍生息,形成了种类较多的恐龙动物群。该地的恐龙化石资源分布广、埋藏量大、共生埋藏点多。这在国内外是极为罕见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深圳特区报》2001.8.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