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初是凤阳人唱着花鼓戏逃荒的年代,喻启秀随着县里的一群帮工妇女到了北京,来到西南某省退休后寓居北京的老省长家当保姆。
那个年代吃粮凭票供应。自从一位叫“老香头”的保姆在老省长家掌勺以后,家中粮食不知为什么总是不够吃。有一天,喻启秀发现“老香头”每天做饭时,都要乘机抓几把米放进裤子里系上,晚上将米倒出来,然后利用上街买菜的机会,将米送给在京城做小生意的亲戚换成粮票,再把粮票寄给家乡儿女换点口粮。
“老香头”被“开除”了,喻启秀接替了“老香头”掌勺。二十年多的保姆生活,她用每月30元工资不仅养活了自己,还用保姆收入帮儿子像模像样地成了家。
80年代初,在第一代保姆影响与帮助下,无为县的姑娘嫂子们成群结队地涌向京城“淘金”。
在母亲和妹妹的引荐下,任俊凤来到了一位高级干部家庭,任务是带孩子,工资最高时每月45元。木工出身的任俊凤算了一笔帐:在北京干木工每天能挣8元钱,一个月就是240元,可现在自己才拿几十元钱,划不来。
一个月后,任俊凤将丈夫和儿女接到了北京。她利用当保姆时结交的人缘,帮丈夫在京郊南苑机场附近承包了养鸡场,5年赚了3万元。1990年,一家人陆续从北京回到无为。
赵月明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母亲任俊凤接到北京的,18岁那年,通过母亲的熟人介绍,她来到一位离休干部家当保姆。
赵月明虽然年纪不大,但从小就养成了要强的性格,她不想一辈子服侍别人。不久,她在京郊一家中档餐馆找到了一份工作。
有一天,前堂服务小姐“川妹子”仗着与店老板的“特殊关系”,竟顺手打了刚来上班而顶撞她的小服务员一个耳光。赵月明当即站出来说:“人家比你小一大截子,你有话好说嘛,凭什么欺负人家小姑娘?”“川妹子”一听,火冒三丈:“你是个什么东西?一个服侍人的小保姆也敢教训我?!”这件事深深地刺伤了小赵的自尊心,她决定结束在京城的打工生涯。
就在这时,先期回家的父母来信说,无为的鸡蛋比北京每0.5公斤要贵一元多钱,如果回来办养鸡场,肯定能赚钱。
回来之后,小赵立即和父亲、姐姐、姐夫投资2万元,联手建成了无为县第一个养鸡场。第一年养鸡5000只,亏了血本。小赵并没有气馁,她分析一个重要原因是养鸡场建在路边,机动车来回的轰鸣声使蛋鸡受惊后而死去800多只。第二年小赵吸取教训,在自己配制饲料的同时,她试着通过敲打脸盆、人为制造噪音,使鸡渐渐习惯了路边车辆的轰鸣。这一招果然灵,这一年养鸡5000只,赚了一万多元。赵月明和父亲赵家伦一下子成了全县的名人,此后两人分别当选为县妇联代表及县人大代表。
随着名气的增大,前来要求联办养鸡场的人也越来越多。
(《百姓》200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