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民马某前不久参加了一场家具拍卖会,对拍卖会上展示的几把红木座椅发生了兴趣。介绍材料上写着:该座椅是民国年代制造的,便参与竟拍,以四万元的价格成交。回家后,马某特地请有经验的人过目,一看,这几把座椅根本不是民国年代出产的真品,座椅上的颜色竟是用中药煎制后的汁涂上去的,座椅后背的木头也完全是新的。马某此时方知上当。
据了解,现在拍卖会上的拍品大都是由拍卖公司指定的人员鉴别,至于鉴别人员是否具有真实的鉴别能力,许多人不得而知。有关人士指出,拍品真伪不辨,已影响到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不及时整治,拍卖市场的人气将受到影响。
(《解放日报》2001.10.6龙钢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