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些地方体育部门走进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把绝大部分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了培养全运会冠军中,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体育基础工作。在他们眼里,只有全运会才是衡量其工作成绩的“大考”。“全运战略”由此变成了“应试体育”
显然,把全运会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地方体育工作的惟一尺度,使体育工作成了“空心萝卜”,这是全运会的悲哀。
我们应当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的体育成绩有了较大突破,而社会大众参与体育的程度仍远不如体育发达国家?为什么一批批体育场馆相继拔地而起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还在苦苦寻觅练球和活动的场所?答案是:我们过于看重大家都看得见的全运会金牌,而不愿在大家都看不见的体育基础工作中投入太多的精力。
教育界提出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体育界也同样应该远离“应试体育”。(《新华每日电讯》20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