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看上海工薪族怎样置房

2002-01-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去年9月,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明,2000年上海人均居住面积11.7平方米,较之20年前增长了1.7倍;户均住房间数达2.1间,较之20年前几代人合居一房有天壤之别。所谓上海人是“72家房客”的说法过时了。

说起来,应该感谢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在全国率先走上了住房商品化改革道路。最主要的两条“出售公有住房”、“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显现出启动百姓房地产市场的巨大能量。

当然成功的奥秘在于“低门槛”,让尽可能多的百姓有能力迈进门去。

住在市中心豫园附近一所旧房里的赵先生年近半百,是位冶金企业的工人,妻子早已退休,家庭月收入2500元,孩子正上高中,花费挺大。但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赵先生决定就在附近买一套二手房作过渡,他看中的那套住房面积才40平方米,以前装修过,还能凑合,只要11.3万元。

因为不打算再装修,赵先生把积蓄都拿了出来,只贷了5万元公积金,贷款期限是10年,月还款额520.35元,占家庭月收入的20.8%。赵先生心中盘算着,将现在住的好地段旧房借给外来打工者,可得月租金250元,一进一出,仅比过去多支出了270.35元,并不影响生活,却大大提升了生活质量。日后旧房动迁时,无论拿房还是拿钱都可以接受。

像赵先生这样的工薪族置房,在财大气粗者一族看来不值一提,根本成不了气候,但事实上正是这些最大多数的工薪族消化着上海的存量房和二手房,使欲“弃旧图新”者的旧房有了着落,新房买得更痛快,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真正转了起来,活了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购买房价在25万元以下的占59.1%,购房市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54.9%,购买旧房和新房的比例是三七开。

(《经济日报》2002.1.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