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君宜一九九三年摄于家中 |
我国著名作家、《思痛录》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前社长兼总编辑韦君宜于1月26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84岁。遵其遗嘱,她的遗体捐赠给医院做医学研究之用。她的女儿杨团连夜写就此文。
1月26日中午,与病魔搏斗了近16个年头的妈妈韦君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1986年4月,妈妈刚刚离休,在一次作协会议发言时突发脑溢血,当时大夫就要我们料理后事,还说就算能活也将永远失去思考、说话和行走功能。而妈妈不仅活过来,还恢复到能说话、扶着助行器走路,甚至还能写作,出版了包括《思痛录》在内的近30万字的作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今年1月8日早晨,医院来紧急电话,妈妈呼吸衰竭。在抢救过来后,妈妈圆睁着眼睛,凝望着天花板。我想到大夫们常说妈妈没有反应,就把前一天作协送来的作家协会名誉委员的证书举到妈妈的眼前。妈妈的眼球迅速地转动,眼光从左到右地睃巡着那几行字,过一会儿喉咙里滚出轰隆的声响。我明白了,她是想说话。但是,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她已经逐渐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连一个字音都咬不清了。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直琢磨,妈妈当时想对我说什么呢?昨天我翻出她病后在1987年要我记录的遗嘱,其中谈到“一个人不能工作就不必活在世上,我已经到了不能工作的时候了”,我终于懂了,她是想说:我已经是个废人了,还要什么名誉?
17日,我为母亲放电脑录制的音乐,让乐声一直飘荡在病房中。这一天的下午,妈妈的病情明显地较前平稳得多了。
18日,我给妈妈放了《茉莉花》、《交换舞伴》、《友谊地久天长》等几支估计妈妈年轻时听过的曲子。先放《梁祝》,她好像没有什么感觉,接着是《茉莉花》,她的眉毛动了动,接下来是《友谊地久天长》。只见她先是左眼角后是右眼角,慢慢地渗出一点晶莹的液体。我伏在她耳边大声说:妈妈,这是《魂断蓝桥》的插曲,女儿为你录的。她睁开眼睛注视着我,她的眼眶红了,眼球像在润泽的湖泊里那样自由地眨动着……
19日,特护告知,这两天妈妈的各项生命指标都较前平稳。我振奋起来,决定立即为妈妈找她年轻时代的歌曲。我小跑着进了王府井外文书店。一个热心的售货员得知我的来意,为我忙碌起来。
20日,我赶到医院,立即播放了一盘抗战歌曲。当《毕业歌》、《五月的鲜花》响起来时,她睁大眼睛,激动地一个劲儿地看着我,好像忘了嘴里还插着管子,下巴动起来像是要对我说话。接着,她脸上的表情随着歌曲而转换着,听《松花江上》、《铁蹄下的歌女》,她眼里噙满泪水;听《打回老家去》、《黄河大合唱》,她的精神非常振奋;《二月里来》的第一个乐段刚刚响起,她脸上显露出病榻多年几乎从未有过的欣喜的表情;《延安颂》那悠长的乐声中,她先是脸部动了一下,眼皮眨了一下,接着就仿佛陷入沉思,比起听某些乐段面部表情显得相对平静。整整一个多小时,我们母女二人就这样面对面地对视着,两人眼里都噙着泪水。在这样的时刻,我相信我真正接近了妈妈的灵魂,我相信,妈妈一定懂得我没有说出来的话,也一定懂得我的心。这一天,我一直是在精神亢奋中度过的,仿佛我自己就处在妈妈的那个年代。妈妈呀,您什么也不用说了,在那样的年代里,我要是您,也会选择与您同样的道路。
26日中午12点33分妈妈病逝。我含着眼泪用她喜欢的歌曲送她远行。我相信,妈妈最后要说的话都在我们的对视中告诉我了:她不后悔她年轻时代的选择,她要我用自己的心去思考和生活。(《中国青年报》20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