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令人遗憾的曲波现象

2002-02-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小说《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后,大受读者欢迎和文学评论界赞誉。在短短的时间内,该书一版再版,累计印数数百万册。但谁也不会想到,这部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小说的作者曲波,总共只拿到了数百元的稿酬。

书一版再版,一印再印,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著作权法》尚未正式颁布,一些出版社事先既不向作者征求版权,事后也不付酬,不寄奉样书。

曲波的妻子刘波说,作为一个业余作者,曲波除完成职务工作外,一切假日和业余时间都用来写作,身体从“文革”中受折磨起就有病。这些年更是年老体衰连年多病。目前,他要作肾透析治疗,身体全靠药物维持。

这几年,曲波夫妇靠有限的养老金生活。夫妻俩同时住院时,就要请护工,而要支付每位护工每天60元的护理费,对于他们无疑是很沉重的负担。如今,缠绵病榻生命垂危的曲波,意识清醒时,仍想知道这些事的究竟。谁都知道老人的心愿并不是为了钱,而是要求一个最起码的按劳付酬的作家权益。

出版社也颇多苦衷。在计划经济时代,即使作家的小说发行上百万册,盈利数十万元,利润也几乎全部上缴了国库。

像曲波这样遭遇的,还有《红旗谱》的作者梁斌、《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作者李英儒、《红日》的作者吴强等。在物质上,他们创造了数百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而在精神上,他们的作品几乎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民族精神,构成了二三十年间中国人民最重要的精神食粮。这些艺术家们,尚健在的已经不多了,老人们大都不富有,过着相当朴素的生活。(《中国文化报》2002.1.3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