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用手机随便拨通一个传呼号码,回电话的是一个东北口音的男子。“你手上都有什么药?”“芬必得、阿莫西林等一些止痛消炎的药。”“量大吗?”“只有几盒,家人用剩下的。”东北男子听到这里,语气顿时冷了下来。正规药店售价近14元一盒的芬必得只给4元钱,17元左右一盒的阿莫西林仅给5元。他说,干这一行的规矩一般是按市价的30%收药。
记者又拨通另外一个传呼,这回谎称自己手上有一批药品需要转手,回电话的人仍是东北口音。
“货在哪里?领去看看。”对方催促。
“在朋友家,他是医院里的人,不好出面,才托给了我。”
对方一听是“内线”,面露喜色。
“可惜有两箱药过期了。”
“没问题,只是价格上要低一些,因为我们要请人改批号。”
记者通过交谈得知,药贩子眼睛盯上那些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患者”和医院的“内线”。通过低价收药,然后高价卖出,最终流向一些小医院、私人诊所和农村卫生院。(《中国质量报》20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