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常模参照性考试,它的目的是要发现学生的优长,发现优长的学生,同时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但这三年来的作文题目恰恰就是考其短。例如,1999年,中学科学教育还很薄弱,考试是应该回避这一点的。但这一年偏偏就考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很“现代科技”的题目,绝大多数考生,特别是农村考生,面对这个有点“后现代”的题目时简直束手无策。
作文命题应与时代的某些热点问题、尤其是与政治时事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形成学科的相对独立性。但2001年的作文题“诚信”却紧跟政治形势。这是一种把“政治性”凌驾于“言语性”之上,把语文课当作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的做法。此风一开,给投机取巧者大开方便之门。
创设话题作文的初衷是扩大作文命题的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这两个话题却违背了开放性的原则,它在预设的主题上规定着考生的思维和思想,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的一些要求也制约着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这两个主题先定的题目,学生能说什么和不能说什么,它已经规定得一清二楚了。
学诗和写诗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也最能表现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如诗如幻的年龄特征,但我们的高考作文,偏偏来个“诗歌除外”。这违背了中国非常重视诗教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语文教学的优长,让人有点莫名其妙。(《南方周末》20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