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李鸿章与伊藤的一段对话谈起

2002-05-2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895年春天,正在日本马关与日本议和的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在私下会晤时,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大意是——

伊藤对李鸿章揶揄道:想当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因日本想侵略朝鲜来华与李鸿章谈判,被李鸿章断然拒绝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结果怎样呢?我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十年过去,我的话应验了吧?李鸿章叹了一口气说:改革内政,我非不欲做,但我们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不像贵国一样上下一心。如果我们两人易地以处,结果会如何?伊藤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分别是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明治维新比洋务运动晚了好几年,但结果是日本后来居上,中国则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为什么会有这种结局呢?李鸿章所抱怨的弥漫于中国朝野的保守思想和守旧势力对近代化运动的阻挠破坏无疑是重要原因。守旧势力反对学习西方的近代化运动,打的是“严夷夏之大防”的旗帜,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爱国主义”。今天我们知道这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但并不表明今天没有类似的“爱国主义”。

19世纪后半叶,在天时、地利方面,中日两国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的是“人”的方面。日本“上下一心,奋发有为”,中国则是“君臣朝野人心不齐”。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李鸿章创造了多个中国近代化的“第一”,应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李鸿章仍然失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鸿章是个悲剧人物,但这难道是李鸿章个人的悲剧吗?(《学习时报》2002.5.1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