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人领养中国孤儿

2002-06-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领养中国儿童家庭协会”的组织者凯伦德说,不管领养动机如何,今天只要领养了中国儿童,她就一定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

孤儿领养的工作,是一个世界性的工作,几乎每个国家都有生父母因各种原因而将子女遗弃的现象。美国人由于近年来生育率下降,许多家庭想领养一个或者两个子女的心愿很强烈。可是在美国国内是很难领养到小孩的。以前美国人领养孩子的范围是在南美洲、东欧,近年来,他们已经转向了中国,原因是中国政府在领养孩子方面的工作效率以及体现的爱心超过其他国家。七年前,在美国已经成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非盈利性组织“领养中国儿童家庭协会”,简称“FCC”。会员都是到中国领养了子女或正在等待领养子女的美国家庭,他们在美国的近40个州有分会,共有会员5万多人。那么,这些家庭是怎么领养中国儿童,又是怎么来照顾这些儿童的呢?

救救小凯里

近几个星期,在美国的各大网站和一些中文报纸上有一个非常注目的报道,一名出生在中国湖南昌都,被一对新墨西哥州的夫妇领养的中国5岁孤儿凯里(KAILEE)最近突然发现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这对名叫维尔思(WELLS)的美国夫妇非常焦急,特意聘请专家为女儿设计了一个网站(WWW.kaileegetwells),用各种语言向全世界发出救救自己的女儿的呼声。

网站上小凯里那活泼可爱的形象吸引着无数关心她命运的人,那稚气的签名前是一篇父母为她设计的导言,这位小女孩用第一人称稚气地说,她出生后10天就被父母遗弃,放在当地的孤儿院台阶上,后来得到了孤儿院阿姨的精心照顾。在她1岁的时候,这对美国夫妇通过国际领养机构来到中国收养了她。

今年已经5岁的凯里说,前几个月,她开始感到头痛,医生以为她得了感冒,给了一些感冒药之后就回家了,但是“感冒”一直不好。在经过多家医院的反复治疗之后,才发现她得的是现今医学界束手无策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她的骨髓中缺少再生血液的细胞,生命将会随着血液的贫乏而枯萎。今天唯一的治愈方法是骨髓移植,而且需要的是同一种骨髓的人,这种几率非常之小,基本上要同种族的人,于是心急如焚的父母在网上向全世界的华人求救,希望人们伸出援手,救救小凯里。她的父母现在已经收到全世界的热爱小凯里的人无数电子邮件。

记者打到小凯里的家中电话,她的父亲维尔思先生说现在每天收到几千封电子邮件,安慰、送礼物,出主意。维尔思先生的焦虑心情在电波中表露无疑,他说,现在还没有等到合适的骨髓捐献者。在等待骨髓的阶段,他同美国的医疗会诊专家决定,先进行化学治疗,这个治疗的过程大约要一年时间,希望在这一年中能够等到小凯里的相同型号的骨髓捐献者。他要我代为感谢全球华人的爱心。言谈中,维尔思先生对小凯里的关心,完全不是像一个领养的父亲,而是一个面对亲生骨肉的心态。

在出生的地方插上小红旗

在中国的马年春节里,洛杉矶唐人街上最大的一家中餐馆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春节联欢会,三四百位碧发金眼的白人太太和先生,个个带着小到一两岁、大到六七岁的中国儿童,其中大部分是女孩,来参加这个有着浓郁中国风味的节日聚餐。会场里,稚声稚气的声音“妈咪”“爹地”叫唤个不停,会上还举行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节目,一张中国彩色大地图放在会场正中,让一个个打扮得像美国巴比娃娃那样的、却是黑发黑眼的孩童上前来用小红旗插在她们的出生地:“广东”、“广西”、“辽宁”、“安徽”、“河南”、“北京”、“山东”等等省市,其中安徽、广东、辽宁成为红旗最多的地方,有时候孩子们插错了地方,他们的爸爸妈妈笑着走上来,一边亲热地抚爱着孩子,一边用不太标准的汉语纠正。他们和孩子的那份亲情、那份慈爱丝毫看不出这些孩童是他们从中国刚领养的孤儿。

领养协会每个分会都自由活动,这些来自领养中国孩子家庭的父母基本上每个月都要聚会一次,让孩子们互相认识,家长们互相交流抚育孩子的心得。日前,我在海边城市西洛杉矶市的聚会上碰到了4个月前刚从中国领养了男孩金金的弗朗西斯·梅乐和他的太太简尼佛。简尼佛是一位消费者协会的律师,小男孩金金已经有5岁了,简尼佛说他们是从安徽铜陵领来的,前后过程花费了整整18个月,总共用去了将近2万美金,当然这些费用包括了移民局、加州政府福利局、中国有关部门、经纪人以及领养时的旅行费用等。我问弗朗西斯在哪儿工作,他回答说,“在家中”。

家中?我重复了一句,那是家庭办公室吧。因为现在有很多美国公司为了节省开销,让员工在自己的家中用电脑办公。有时候私人开公司,也在家中办公,省下一笔租金,统称家庭办公室。不料,弗朗西斯摇摇头说:“我是在家中带孩子。”我有点惊讶,继续谈下去才知道,梅乐夫妻俩是再婚,双方已经各有小孩,结婚之后,两人商量决定不再生育,而是去领养一个小孩,而且很快就决定领养中国小孩。问他们为什么要领养中国儿童,回答是,中国政府在领养孩童方面的组织工作、照顾孩子的系统工程中非常有效率,比起其他国家来,孩子也更加健康。这是我第一次听美国人夸奖中国人工作有效率的话。

弗朗西斯说出了一个更为令我吃惊的理由:“为了照顾好刚来美国不久的金金,我辞去了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他一边笑笑,一边把孩子招呼过来,用简单的中文说:“金金,说说你从哪儿来?”金金会讲中文,用普通话说:铜陵。一旁的太太简尼佛说,弗朗西斯为了与金金沟通,也为了将来去中国旅游,还去圣塔莫尼克社区大学选修了中文。现在他成了金金的全职保姆。弗朗西斯很有教养地补充说,“现在孩子刚从中国来,对于环境很陌生,我要多在家陪陪孩子,帮助他适应环境。也许过三四年我再去找工作。”

幸福的小国书

住在洛杉矶高级住宅区圣马力诺市的苏珊·玛莎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她与中国的渊源关系可以追溯到30年之前,她丈夫在香港的美国领事馆工作,她在香港教书,从那时候起,他们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进苏姗的高级住宅,迎面就是一幅刘海粟的国画,左边则是一幅复制的清明上河图手卷,书房客厅中的书架上、百宝柜里放着一尊尊中国出土的陶器、铜器。苏姗的丈夫前几年去世了,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苏姗一个人在家常常会想起与丈夫在香港的那一段美好的时间,于是她就领养了一个中国女孩。

这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广西小女孩,出生在1997年,她的名字叫国书,是南宁桂港“母亲之爱”孤儿院的阿姨们给取的。苏姗说,这个中文名字非常大气,我很喜欢,所以我就没有给她另外再取英文名字,她在纸上用英文给我写下:“国书·玛莎”,国书的小名叫书书。苏姗为了领养书书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往返文件花去了大半年,最后在中国寄来的照片中,苏姗挑中了秀气的书书,但是由于还没有完成文件作业,还得等待。但是苏姗想念小书书,于是在中国方面的安排下,苏姗来到广西看望书书,由于规定在未领养之前是不可与孩子接触的,孤儿院的阿姨就把孩子带出来,让苏姗远远地看看书书,苏姗还拍了照片。一年之后苏姗领养到了书书。

为了不让书书感到寂寞,也为了书书感受到更多的中国文化,苏姗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自己在帕沙蒂娜住了十几年的房子卖掉,在中国人集中的社区圣马力诺买了房子,情愿多出几万元的经纪人费用,搬了过来。她说这儿有很多中国人家庭,还有中文学校,书书可以在这儿接受更多的中国文化教育。苏姗打开她为书书制作的纪念册,里面是书书从送到孤儿院一个月开始的照片。苏姗说,孩子在这个中国孤儿院,受到临时妈妈和爸爸的良好照顾。她说,我看到那孤儿院设备卫生、干净,阿姨们都穿着制服,阳光明媚,笑容可掬。

苏姗将领养过程中的所有文件都放在这本纪念册中,第一页是请人用正楷写的中文名字“国书”。甚至她和同伴们去领养国书时的机票、旅馆发票等都好好地放在一起。她说将来书书长大了,我要把这本纪念册送给她,让她知道她是从哪儿来的。书书在院子的秋千上欢快地荡着,其他同伴们都是这个地区几个家庭领养的中国女孩。问书书她们中国的事情,已惘然不知了,苏姗拿出书书在中文学校写的中国字,骄傲地说:“我女儿的中国字,老师说写得很好呢。”我一看,在方格中写的中文,一笔笔中规中距,确实有着写“国书”的基础。

美国人的领养观念

在采访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一个疑问,领养小孩在中国也是常有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要让小孩知道任何有关他的来历,以免将来长大时要找自己的生身父母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美国人家庭领养中国孩子不仅不隐瞒,而且在鼓励他知道中国文化,了解自己的身世,甚至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了解自己身世的条件,这会不会在将来引起麻烦?

我把这个问题向协会的组织者,同时自己也领养了一个安徽小女孩的李·凯伦德提出来。凯伦德说,要说起这个问题,可能跟文化不同有关吧。两国人对于领养观念也不同。美国家庭认为生儿育女是为这个国家的,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所以小孩到了18岁之后就可以独立,搬出家庭居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生育,所以在领养孩子方面那种把小孩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的观念也就很淡,让孩子知道他们是从哪儿来的就没关系了,即使他们长大后,去中国寻根,作为父母的美国人也是很乐意的。

凯伦德说,当然今天我们领养中国儿童,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中美两国友好,我们中间很多人是热爱中华文化的。不管领养动机如何,今天只要领养了中国儿童,她就一定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常常聚在一起,让孩子们接受中国文化的教育的原因。

凯伦德说,领养小孩在美国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美国年轻一代对于生孩子的观念越来越淡薄了,因此在美国早就有国际性领养孩子的机构专业人员,如俄罗斯、罗马尼亚、中南美洲等国,都是领养儿童比较多的国家。到中国去领养儿童是近10年中发展起来的,很多人喜欢去中国领养。现在全美领养中国儿童的数量是每年平均5000人,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凯伦德本人已经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犹金,后来领养了4岁的莉莉之后,做哥哥的非常关心妹妹,只要妹妹需要什么,犹金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她说我就是要想让犹金有一种责任感,现在他们相处得非常好。

漫长的领养过程

西洛衫矶市的一所教会,楼上的图书馆中正在举办一个讲座,我好奇地问主办人杰瑞·佛劳德,那是什么讲座。她说那是等待去中国领养小孩的家庭在开会,他们每个月聚会一次。

原来,到中国领养小孩要办许许多多的手续,签署各种各样的文件。州政府还将派出专职的家庭研究员,对于领养人的家庭经济情况、财务状况、领养人有无犯罪记录以及对于孩子的态度等等进行细致的了解,写出报告交由政府福利局批准。然后由经纪人将这些文件翻译之后转往中国官方的“中国收养中心”简称CCAA,由中国方面进行审核。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了,期间领养人会不断收到经纪人寄来的小孩简介,照片、年龄、性别、出生地、健康情况等等基本资料,由领养人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并且要填写中国政府的一大堆表格。大约等待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收到中国方面的通知,万事就绪,可以去中国领养了。

我坐在后面听,那个开讲的人是经纪人琼斯,他说,最近中国政府加强了领养儿童的管理和教育,可望缩短领养小孩的时间,大概在半年到10个月左右就可以领养儿童。(《环球》2002年第11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