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谭盾是小学同学,高中毕业又先后下放到湖南省望城县黄金公社,算得上是童稚之交了。
在乡里,谭盾每天都坚持练琴,早练晚也练,从不间断。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赶在出工前练一个钟头,寒冬腊月也照练不误。那时知青点经常闹腾到很晚才睡,可他总是很早就起来了。为了不影响伙伴们酣睡,他常常一个人顶着晨雾,跑到后山去练琴。他还在床头贴一字幅以自励:“现在比别人十分的辛苦,是为了将来比今天百倍的幸福。”
干农活,谭盾最怕的就是握锄头把手指磨粗,那样拉小提琴就拉不出感觉了。所以他宁肯挑重担,也不愿握锄头。然而,干农活哪能离得开一把锄头?他干脆对手指来了个特殊保护:戴手套握锄头!对此知青中有人觉得影响不好,这样太扎眼了。农民伯伯更是难以接受:做事不像个做事的样子,出工还戴手套,这成何体统?你就是这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吗?面对群众中一些议论,谭盾向书记倾吐苦衷,于是爱才心切的陈书记出来“充当保护伞”了。他说:“这戴手套和撒农药戴口罩是一个理,谭盾戴手套保护他的手,是为了业余时间拉好小提琴给我们贫下中农听呀,我们怎能把他往坏处想呢!”书记的一番话,保护了谭盾的艺术追求。而谭盾在坚持练琴的同时也更注意影响了。他想到医生用的塑胶手套与肤色相近,如果剪下指套戴在手指上不就显得自然一些、不那么扎眼了吗。但塑胶不透气,大热天紧箍在手指上,时间久了也够难受的。有次一连十多天给金橘子树扯草,天气闷热,专管知青的大队副书记要求又很严,一般知青都累得够呛,谭盾戴着塑胶指套坚持扯草就更不容易了。二十多年过去了,知青马双胜对当年情景仍记忆犹新,谈到谭盾,他流露出由衷的敬佩:“正因为谭盾具有执着追求和吃苦的精神,所以才会成就今天这样一番事业!”
当时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插曲轰动一时,国产片《黑三角》的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大家也爱听。我和他一起去看这两部影片时,他拿着一个本子一支笔,就着明暗不定的光线边听边记,别人是看电影,他是听电影。电影听完,曲子也记录下来了。这些曲子在知青和乡亲中传唱,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谭盾这样做,既起了传播作用,也敏锐了自己的音乐感觉。他对湖南民间音乐很喜欢,对乡里那些花鼓调、采茶调都很感兴趣,常常是口问笔记。由于注意汲取民间音乐的营养,他当时谱的曲子,一般都能结合农村生活内容和自己的感受,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谭盾在生活上不太讲究,常常是一头平发,一身浅黄旧军衣,天气冷了就罩上一件旧棉袄。当时知青中也有谈恋爱的,他却似乎没有多少感觉。他整个心思都扑到音乐上去了,极其投入,十分痴迷。就连在知青点和伙伴们一起自得其乐地敲起锅碗瓢盆时,他都能用竹筷汤勺在盛水的脸盆上敲出悦耳的音乐来…… (《湖南日报》200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