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差不多就是在菜车上长大的”,赵国亮妈妈说。
10年前,国亮的父母新婚不久就一起来北京打工,他们选择了卖菜。一年多后,他们在北京生下了儿子国亮。
小国亮从此成了赵家菜摊上的一道风景,忙碌的父母一边卖菜一边抽空照看他,饿了菜摊边上喂几口,困了把菜往一边扒拉扒拉腾个地儿就睡一觉,从蹒跚学步到蹦蹦跳跳再到一个个摊底下捉迷藏,菜市场几乎就是他童年生活的全部。
为了把儿子送进附近的三路居小学,赵洪顺给学校交了3000元借读费,每学期还要交300元学杂费,每个月115元钱的午餐费。贵是贵了点,但为了孩子,也就认了。赵洪顺一家在三路居村租了一间平房,一个月的房租是300元,再加上日常开销,一年下来两口子辛辛苦苦挣的钱,已经所剩不多。
都市生存处处艰辛。但对回乡,他们又无法接受,“可能也不习惯了”。话虽如此,他们还是忍不住念叨:“我们老家的房子大,就是十来年老空着有点旧了”。
环顾四周,菜场里不时可见一些三四岁的孩子在土豆堆上爬上爬下,他们都是出生在北京,但户籍却在“老家”的孩子。国亮的堂弟、4岁的亚亚特别机灵可爱,西红柿、扁豆、西胡芦、黄瓜,摊上的各种菜蔬他认得特清。
“你长大以后干什么?”
亚亚清脆的童声像唱歌似的:“卖菜!”(《新华每日电讯》20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