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大毕业生愿把青春献农业吗

2002-06-2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6月10日,中国农业大学的人才论坛会上,一场“最好的年华要不要献给农业”的讨论正在进行。起因是今年4月,农大毕业生罗洪富写信给师弟,讲述他毕业主动回家乡贵州山区农村服务一年来的心路历程。他认为“选择回乡是正确的,有为才能有位。”

但一部分人却认为罗洪富的行为代价太大,不值得仿效。

其实,早在2001年4月,中国农大农研会的一份调查就表明,虽然84.3%的大学生在报考农大时,都想过要为中国的“三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但随着大家对三农现状的了解,抱以热情的人只有21.8%了,22%的学生由于失望而不再热情。“改善农民的生活,转变农民的思想,需要的是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当代大学生能有几人愿作垫脚石?”

据统计,我国目前平均每百名农业劳动者中只有科技人员0.023名,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0491名,而发达国家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1名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从业人口中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达45%—65%。

农村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有学者在论坛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讲究投资回报率是市场经济的原则,农业科技人员作为一种人才要素,要体现他们的价值,就要获得社会平均利润。但是,当农业的投资回报率长期低于社会平均利润,当种植业的投资回报率长期为负,谁来为这种要素投入买单呢?

由于财税体制的改革,县乡财政已经变得非常紧迫,连发工资都难,自然无力接收大量的农科大学的毕业生。

农村对于人才的需求,只是一种宏观需求,并不是一种现实的就业机会。(《经济日报》2002.6.1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